-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健脾止泻汤治疗小儿慢性腹泻30例疗效观察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健脾止泻汤治疗小儿慢性腹泻30例疗效观察
王翠红
甘肃省天水市卫生学校 741000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健脾止泻汤治疗小儿慢性腹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于口服西药难以治愈的30例小儿慢性腹泻采用健脾止泻汤进行治疗并对疗效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后,疗效显著,有效率为100%。结论:采用健脾止泻汤治疗小儿慢性腹泻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健脾止泻汤;小儿慢性腹泻;疗效观察
小儿慢性腹泻是婴幼儿时期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我国重点防治的小儿“四病”之一,是多病因多因素导致的以小儿大便次数增多和性状改变为特点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发病机制复杂,西医治疗困难,中医认为本病以脾为主。脾主运,胃主纳,久病久泄,精气耗伤,致脾气虚,纳运失职,气血来源不足,泄泻不止。故此,补脾益气,恢复脾运胃纳之功能为治疗本病的关键。笔者曾用中药治疗此类疾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以供参考。
一、临床资料
本组30例均为门诊病例,年龄1-15岁,平均年龄为8岁,其中男16例,女14例。均为单纯消化不良病史,时好时坏持续2月以上。查无器质性病变的小儿。
二、药物组成及用法
自拟健脾止泻汤
组成:炒党参 10g,炒白术 10g,茯苓 9g,莲子肉 15g,山楂肉 10g,河子肉 7.5g,乌梅肉 3g,大枣肉 20g。若久泄虚寒可加肉桂3g,腹胀加厚朴6g,尿少加六一散。
用法:水煎分三次服。
并根据患儿年龄大小,药量酌情加减,如服3-5剂之后腹泻减轻或大便成形,可按中药比例研沫改作散剂加入红糖服之。
三、结果
疗效标准:临床治愈:半月内大便正常,24例,占80%。
好转:大便初见成形,次数明显减少,1-2次/日,6例,占20%。
无效:症状略有改善为0。
在治疗病例中用药5-7天治愈24例占80%;用药7-14天治愈6例,占20%;有效率为100%。
四、典型病例
刘某,男,1.5岁,腹泻3月,每日10余次,水样便,有时为黄绿色稀水便。睡觉露睛,汗多,小便短少。曾数次住院治疗时有好转,始终未根除。初诊患儿神疲倦怠,面色白,舌质淡红,苔薄白,指纹淡,用健脾止泻汤1周后治愈。
王某,1岁,由于喂养不当致消化功能紊乱。生后15天开始出现腹泻,轻时4-5次/日,重时10余次/日,经服西药后未见明显好转。初泻水样便,后有乳块,曾住院治疗3次未愈。初诊,患儿眼窝下陷,呈脱水状,精神不振,表情淡漠,手足心热,舌红苔光滑嫩,指纹紫红色。母亲代述,患儿近来每日大便10余次,大便如豆瓣,有时精神萎靡,有时烦渴,食欲差。此症乃久积化热,脾阴受损,宜清不宜补,宜凉不宜温,以清热化滞育阴健脾为主。方用太子参9g,茯苓6g,甘草3g,薏仁9g,石斛9g,山药9g,连翘3g,焦三仙各10g,黄连1.5g,桔梗3g,车前3g。水煎频服,3-5次/日,2日1剂,服药3剂后泄泻好转,每日大便3-4次,精神好转,食欲佳,手足心热大减,舌质由红变淡,又服3剂后,每日便1次,一切体征恢复正常,以健脾止泻散、参苓白术散善后,随访1年,患儿健康无恙。
五、讨论
婴幼儿腹泻的特点,既见虚又有积滞,脾愈虚乳食愈难,运化而愈积滞,反之积滞愈久,愈妨脾健运而脾愈虚,形成恶性循环。为解开这一怪圈,故用补脾又兼导滞,脾虚收涩功能失职者应重在益脾涩肠止泻,还需注意的是蕴久化热,而脾虚积滞最易蕴生湿热或易感湿???,故清湿热之品,诸如黄连、马齿苋等常不可少。另外还要强调调整饮食,清淡易消化之品,忌生冷肥甘厚味。辩证施治,灵活应用,方能获得良效。
参考文献:
[1]陕西中医1980第5期;
[2]中国当代名医名方大全(河北科技出版社1992年7月);
[3]辽宁中医杂志1986年第12期;
[4]精选千家妙方(学菀出版社1991年8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高清版)DB3706∕T 70-2020 斑海豹及其栖息地保护管理技术规范.pdf VIP
- 47[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doc
- 2025年职业健康检查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考试试题.docx VIP
- 公务员申论考试辅导讲座.ppt VIP
-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课件.pptx VIP
- 大众接总线can线装车指南.pdf VIP
- 2025年全国Ⅰ卷读后续写真题(亲情与谅解)课件+-2026届高三英语上学期一轮复习专项.pptx
- 2024-6湖南新高考物理答题卡 word版可以编辑.pdf
- 合同主体变三方协议.doc VIP
- 《轴对称图形》全章复习与巩固--巩固练习(基础).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