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急性外伤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体会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急性外伤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体会
李东海广西崇左市人民医院 神经外科(532200)
目的 探讨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 + 去骨瓣减压术在急性外伤性硬摸下血肿救治中的作用。方法 对57例急性外伤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36例,保守治疗21例,其中13例保守治疗失败后手术治疗。结果 治疗后 3月按格拉斯哥预后 ( GOS)评分评价:良好 18例、中残 9例、重残 4例、植物生存 3例,死亡 23例。结论 急性外伤性硬膜下血肿病情进展快,应根据患者的意识状态、血肿量、中线结构状况、环池是否受压等综合评定,争取在患者出现枕大孔疝、生命体征明显改变前进行手术治疗。
急性外伤性硬膜下血肿为严重的颅脑损伤,死亡率高达20%~ 50% [1]。我院 2006年 1月至 2011年 6月共收治急性外伤性硬膜下血肿 57例,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7例患者中男 43例,女 14例; 年龄15~ 73岁, 平均年龄 56岁;受伤原因:车祸伤 46例,击伤 5例,跌伤 4例,其他原因致伤 2例,伤后 1.5~ 15小时(h)入院,伤后5 ~ 32 h手术,其中伤后6 h内手术13例,6 ~ 12 h手术14例,伤后13 ~ 24 h手术16例,24 h后手术6例。
1.2 临床表现 伤后有原发昏迷史 48例,伤后昏迷至手术时间最长32 h。入院时格拉斯哥预后( GOS)评分:3~ 6分33例,7~ 12分 12例,13~ 15分 12例。入院时一侧瞳孔散大 19例, 双侧瞳孔散大 24例,双侧瞳孔等大等圆 14例,头颅 CT提示一侧或双侧硬膜下血肿;中线移位 lt; 10mm 18例,gt; 10 mm 39例;合并颅骨骨折35例,脑挫裂伤18例,硬膜外血肿9例,脑内血肿7例。
1.3 治疗方法 入院后急诊手术 36例, 保守治疗 21例,其中13例保守治疗失败手术。手术方式[2]: 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去骨瓣减压术,硬膜下置管引流,术后综合治疗。
1.4 疗效评价[3] 治疗3个月后按照GOS评分标准评价治疗效果。
2 结果
良好18例 ( 31.6 % ) , 中残 9例 ( 15.8 % ), 重残 4例( 7 % ), 植物生存 3例(5.2 % ) ,死亡 23例( 40.4 % )。
而近期疗效以受伤时间至手术时间lt;6h、6~12h、12~24h、>24h 分四组,死亡率分别为7.7%(1/13)、28.6%(4/14)、56.3%(9/16)、66.7%(4/6)。
3 讨论
急性外伤性硬膜下血肿为神经外科急症,血肿系因脑挫裂伤、脑皮层动静脉破裂、桥静脉断裂出血,出血自限性缓慢,病情变化急剧,短时间内即可出现脑疝,病死率高达20 % ~ 50 % [1],其预后与患者年龄、术前瞳孔变化、术前格拉斯哥评分 (GCS)、术中脑肿胀等因素相关[4]。而开颅清除血肿仍是目前急性外伤性硬膜下血肿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合理的手术方式和早期手术对挽救患者生命和预后起着关键作用,本组57例患者手术49例,均采用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 + 去骨瓣减压术,术后近期效果以手术时间为参考时,早期(12小时以内)手术患者较延时手术患者死亡率低,有以下优点:手术切口合理,骨窗足够大、位置低,①有利于充分显露颞低的血肿及损伤脑组织;②有利于消除对侧裂静脉和大脑凸面静脉的压迫,促进血液回流,有效减轻脑膨出[5],达到减轻骨窗内压强的目的;③有利于抬起颞叶沟回、海马回暴露小脑幕裂孔,达到冲洗血肿和促使裂孔疝复位的目的[6];④有利于术中打开侧裂池及颅中窝底,减少蛛网膜小梁对侧裂血管的牵拉钳夹作用和尽快廓清侧裂池内出血, 以减少出血对侧裂血管的刺激, 减轻血管痉挛而加重脑肿胀;同时可引流部分脑脊液, 进一步降低颅内压,缓解脑疝。
总之,对于急性外伤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 + 去骨瓣减压术是较理想的治疗方法,术后密切注意病情变化,动态CT监测颅内情况,加强综合治疗是有效降低重残率、死亡率关键。
参考文献
[1] 沈宏,杨小锋,刘伟国,等.急性硬膜下血肿近期预后因素分析[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2,18(6):402~405.
[2] 李 军,胡国清, 赵 飞等,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脑疝形成的重型颅脑外伤[J].安徽医学,2005, 14(2):108~109.
[3] 王忠诚主编. 神经外科学. 第 1版. 武汉: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
社, 1998. 2842~2845.
[4] 李季林,盛罗平,陆林其等,颅脑损伤后急性硬膜下血肿预后相关因素的探讨[J]. 创伤外科杂志,2010, 12(2):124~1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