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临床护理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临床护理
刘琪 崔金 徐妍 孙红 孙童玲(黑龙江省森工总医院 150040)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1-0277-01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是指骨组织受到细菌侵袭而引起的急性炎症。多见于3~15岁儿童、青少年,男、女之比为4:1。发病部位以股骨、胫腓骨及肱骨多见,大约为80%。最常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是乙型链球菌。本病多系血源性播散,致病菌主要来源于身体其他部位的痈、疖、皮肤脓肿、扁桃体炎和中耳炎等感染病灶,在患者全身或局部抵抗力下降时引起感染。
1 临床表现
1.1 症状 以胫骨上段和股骨下段多见,其次为肱骨。发病前多有创伤史和感染灶。起病急,有明显中毒症状,寒战、高热、体温高达39℃以上、食欲减退、烦躁不安、呕吐和惊厥,重者可发生感染性休克。
1.2 体征 患肢持续剧痛,附近肌肉挛缩。局部皮温增高,有深压痛,3~4日后局部出现皮肤水肿,压痛明显,表示已形成骨膜下脓肿,脓肿穿破骨膜进入软组织,局部红、肿、热、痛更明显,并有波动感。3~4周后,脓肿穿破皮肤,疼痛缓解,体温可随之下降,但局部经久不愈形成窦道,转入慢性骨髓炎阶段。
2 护理措施
2.1 非手术治疗及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由于本病起病急,全身中毒症状明显,患者多系儿童,家属紧张,患儿对环境不适应,易哭闹,不配合治疗。应亲切和蔼地对待患者,做护理评估时动作轻柔,做各种护理操作时耐心解释、技术娴熟,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
2.1.2 饮食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食物。但往往患儿厌食,鼓励喝酸奶和鲜奶,其中酸奶的凝块细小易于消化,可减少胃酸消耗,并有一定抑菌功能。少食多餐,注意色、香、味,以补充营养,增强抵抗力;并发心肌炎时宜低盐饮食,限制水的摄入,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2.1.3 症状护埋
(1)高热
1)配合医生积极查明发热原因,观察热型变化,以便有针对性地给予治疗。
2)减少体热产生及增加体热散失:置空调房间,保持室温18~22℃,湿度50%~70%,且通风透气。温水或乙醇擦浴、冰敷、冰盐水灌肠。遵医嘱使用退热剂,必要时人工冬眠疗法。
采取降温措施30分钟后应复查体温,并继续观察其变化:gt;37.5℃,每日测3次;gt;38.5℃,每日测4次;>39℃,每日测6次。
(2)疼痛:由于长骨的干骺端是一封闭的坚硬骨腔,炎性反应使髓腔压力急剧上升,引起剧烈的疼痛,需采取以下措施:①限制患肢活动:病变在四肢长骨常用石膏托固定,在髋部行皮牵引固定;②保护患肢:搬运时动作要轻稳,以减少刺激;③关心患者,耐心解释,稳定其情绪,以增加患者对疼痛的耐受力;④遵医嘱给予镇静剂、镇痛剂。
2.1.4 用药护理 ①在使用抗生素之前,采血送检作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采血宜在高热、寒战时进行,以便获得阳性结果。②使用抗生素时,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了解药物在血中的浓度和半衰期,合理安排用药时间,观察疗效,慎防不良反应。值得注意的是:大剂量联合应用抗生素后,可能出现二重感染,如伪膜性肠炎,表现为腹泻,大便如泔水或蛋花汤样;真菌性口腔炎则表现为口腔黏膜溃疡。出现上述情况及时报告医生采取相应措施。
2.1.5 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理 由于细菌毒素被吸收后易致败血症、脓肿转移,而可导致心肌炎(脉搏细速、心律失常、期前收缩等)、心包炎(血压下降,心包积液)、肺脓肿(咳嗽、咳脓痰、呼吸困难)。应密切观察有无上述症状,并及时做出相应处理,严格控制输液速度,谨防肺水肿的发生。
2.2 术后护理
2.2.1 伤口护理 确保伤口灌洗引流通畅,防止逆行感染。
(1)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在钻孔或开窗引流术后,继续维持伤口灌洗和引流通畅的必要性:采用大量抗生素液持续灌洗,可以尽快控制炎症,防止死骨形成。
(2)骨髓腔灌洗:根据病灶及其髓腔大小,选用长为60~90cm、内径为0.3~0.4cm的硅胶管或塑料管2根,分别作灌注管及引流管,对病灶范围大而深者可用4根(2套)管。置在骨髓腔的一段与骨髓腔等长的引流管剪4~6个侧孔,将灌注管自骨髓腔一端经肌肉、筋膜、皮下,在距切口缘3~5cm处斜行穿出皮肤,并将其牢靠地固定在皮肤戮口缘。依相同方法将引流管自骨髓腔另端引起至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