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粉刺(2010.11)--刘清
粉 刺 (Acne)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 刘清 概述 粉刺又名肺风粉刺。因颜面及胸背散在发生针尖或米粒大小的丘疹如刺,或见黑头,能挤出白色碎米样粉汁,故名粉刺。多见于处于青春期的青年男女。 从文献记载来看,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寻常性痤疮”(acne vulgaris)。 【病因病机】 肺经风热 多见于青春发育之少男、少女。青年人或个别中年人中素体阳热偏盛者,营血日渐偏热,血热外窒,体表络脉充盈,气血郁滞,因而发病。 肺胃湿热 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而上行过胸,足阳明胃经起于颜面而下行过胸,故肺胃积热,则循经上熏,血随热行,上壅于胸面,故胸、面生粟疹且色红。偏嗜辛辣之品,助阳化热,或多食鱼腥油腻肥甘之品,或酗酒,使中焦运化不周,均可化生火热,使肺胃积热上壅,诱发或加重粉刺。 【病因病机】 气血郁滞 多见于女性。由于血热偏盛和肺胃蕴热未消,日久致血热壅滞;或因情志抑郁,气机失畅,气血郁滞;或天癸至而经血不调,郁而不能畅行。致使肺胃经之气血流通不畅,郁滞肌肤,结聚不散,久治难消。 血瘀痰结 男性多见。病程日久,肺胃积热久蕴不解,炼湿成痰,阻滞经络,使经脉失畅,气血瘀滞,痰与血结,结聚不散。 【病因病机】 粉刺的中医病因病机图示 总之,素体血热偏盛,是粉刺发病的根本;饮食不节、外邪侵袭是致病的条件;血郁痰结使病情复杂深重。 【病因病机】 现代医学对此病病因及发病机理的认识: 痤疮是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到目前为止,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多数认为主要与雄激素、皮脂腺和毛囊内微生物密切相关。青春发育期雄激素分泌增加,使皮脂腺合成和排泄皮脂增多,并使毛囊漏斗部角化增殖,造成毛孔堵塞,致使皮脂淤积形成脂栓即粉刺。毛囊内存在的痤疮丙酸杆菌等分解皮脂,产生的游离脂肪酸刺激局部产生炎症,使毛囊壁损伤、破裂,粉刺内容物逸入真皮,引起炎症性丘疹或脓疱、结节、囊肿等。 【诊断依据】 好发年龄和好发部位:患者多为青年,好发于面部、上胸部及背部等皮脂腺丰富的部位。 皮损特点:损害初起多为与毛囊一致的芝麻到绿豆大小、散在性的黑头或白头粉刺、丘疹、脓疱、或结节,对称分布。伴有面部脂溢,出油多,毛孔大。 自觉症状:无明显自觉症状。继发感染时有疼痛感。 【分级标准】 痤疮的严重程度国际改良分级标准: 级别 临床表现 轻度(Ⅰ级) 粉刺为主,少量丘疹和脓疱,总病灶数少于30。 中度(Ⅱ级) 有粉刺,并有中等数量的丘疹和脓疱;总病灶数在 31~50之间 中度(Ⅲ级) 大量丘疹和脓疱,偶见大的炎性皮损;分布广泛, 总病灶数在51~100之间,结节少于3个。 重度(Ⅳ级 )结节/囊肿性痤疮或聚合性痤疮,伴有疼痛并形成 囊肿,病灶数多于100个,结节/囊肿多于3个。 【证候分类】 肺经风热证; 肺胃湿热证; 气血郁滞证; 痰湿凝结证。 【辨证论治】——肺胃蕴热证 症状: 颜面、胸背散在红粟,针头至芝麻大小,淡红或鲜红色。顶有黑头,可挤出黄白色粉渣;亦可见脓头。颜面皮肤油腻、滑亮。兼见口干渴,大便秘结,小便短黄,舌质红,苔薄黄,脉滑数。 治则: 清肺解毒。 【辨证论治】——肺胃蕴热证 1.内治法: 清肺饮加减 枇杷叶10g,桑白皮10g,黄芩10g,桅子10g,野菊花10g,黄连10g,赤芍10g,白茅根30g,生槐花15g。 中成药可选用 栀子金花丸、枇杷叶膏。 【辨证论治】——肺胃蕴热证 2.外治法: 颠倒散(《医宗金鉴》):大黄、硫黄等份,研末。用凉开水或茶水调敷,每日1~2次,或配成30%的洗剂外擦,每日晚上涂擦,晨起洗掉。 中药面膜:加味颠倒散 大黄、硫黄、丹参、冰片各等量。研极细未,与适量大豆粉混合,加基质调成稀膏。 先行美容常规步骤,净面、蒸面、针清粉刺,经络按摩,然后涂上药膏,以超声波导入10~15min,强度0.5w/cm2,由轻逐渐加重,连续波。之后药膏留面上,以硬膜粉或优质医用石膏调成糊,敷于面上,15~20min后揭去,清洗面部,涂收缩水。7~10天1次,3次1疗程。 【辨证论治】——肺胃湿热证 症状: 皮疹红肿疼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