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人伐商的地缘战略布局.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周人伐商的地缘战略布局

周人伐商的地缘战略布局 查飞能 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X 关注成功! 加关注后您将方便地在 我的关注中得到本文献的被引频次变化的通知!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网易微博 摘????要: 周人伐商的地缘战略经历了古公亶父、季历、文王三代人的谋划, 分为征伐收服外围势力与东进伐商两部分。古公亶父去豳居岐是一种有计划的“以退为进”的地缘战略选择。季历、文王对戎狄势力的征伐保证了周人外围安全, 文王对东南汉水流域的经营收服了一批出兵伐纣的盟国部落。虞、芮归顺与两次伐黎形成了一条守势作用明显的伐商路线, 征伐邘、崇则形成了一条实际可行的伐商路线, 前者扰乱了商王朝在西部的防御以配合后者的实施。 关键词: 周人伐商; 商王朝; 地缘战略; 季历; 文王; 作者简介:查飞能, 男, 博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商周历史文化研究。 收稿日期:2017-08-11 Received: 2017-08-11 武王伐纣是商周鼎革的重要历史事件, 以往学界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周人伐商成功的原因, 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然从地缘的角度分析周人伐商成功的战略布局却是相对不足与缺乏系统性的。古公亶父去豳居岐的地缘优势, 季历与文王经营外围以稳定西土的地缘支撑, 文王受命之后开辟伐商军事路线的地缘选择, 均有深入细致探讨的必要。 一、古公迁岐 据《鲁颂·閟宫》载, 周人在太王即古公亶父之时就开始了翦商大业, 诗云“后稷之孙, 实为大王, 居岐之阳, 实始翦商”, 就是说太王居住在岐山之阳, 开始了伐商大业。《周本纪》也说文王“追尊古公为太王, 公季为王季, 盖王瑞自太王兴”, 《正义》言“盖是王瑞自太王时而兴起也”。[1]两处均将周人的事业联系到太王,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古公亶父率领周人从山西豳地迁至岐山。 古公亶父之时因受戎狄攻击而去豳至岐山。《周本纪》载“薰育戎狄攻之, 欲得财物, 予之。已复攻, 欲得地与民。…… (古公亶父) 乃与私属遂去豳, 度漆、沮, 踰梁山, 止于岐下。”[1](P120)综合当时的形势来看, 周人并非仅是受到戎狄攻击而离开豳地。 有研究表明, 商王武丁晚期殷周之间开始交恶, 商王朝支持属国、部落攻击周人, 其中有串夷、犬侯、仓侯等, 甚至商王朝的多子族、多尹亲自参与攻击, 古公亶父迁至岐山一带是商王朝及其属国、部落寇周的直接后果。[2]陈梦家先生也列举武丁时期诸多扑伐周的卜辞, 证明殷周交恶的史实。[3]所以周人迫于压力迁徙到岐山的原因是复杂的。武丁作为商代晚期前段有名的雄主, 采取积极进取的扩张战略, 用军事手段对付周人以开拓领土在卜辞中也多有证明。反观周人, 古公亶父也是周人历史上自后稷、公刘之后的重要首领, 在其之后就是季历、文王、武王三位兴周灭商之人, 史载“古公亶父复修后稷、公刘之业, 积德行义, 国人皆戴之”。[1](P113-114)在古公亶父的领导下, 周人势力开始迅速增长, 必然引起商王武丁的打压。再者, 自公刘立于豳地至古公亶父之时, 周人一直居住在豳地, 古公亶父、公刘均是有为之主, 致力于发展农业, 而豳地处于晋南汾河谷地, 利于农业发展。商王朝对豳地的觊觎必然导致对周人采取武力驱逐, 古公亶父去豳之后, 晋南汾河谷地逐步成为商王朝的核心农业区。最后, 豳地位于商王畿西侧, 战略位置极其重要, 《周本纪》也载“武王征九牧之君, 登豳之阜, 以望商邑”, [1](P113)说明豳地以东就是广阔的华北平原, 处于商王畿的侧翼。对于商王朝来说, 赶走居于豳地的已有一定实力的周人可以加强自身的防御, 否则等到周人实力进一步增强就难以守护位于一马平川的华北平原的统治中心。 孟子曾云古公亶父“去之岐山之下居焉, 非择而取之, 不得已也”, [4]而以上正是这种不得已的原因。不过离开战略位置重要, 而地域狭小的豳地, 反而更有利于周人势力的迅速壮大, 暂时避开商王朝的锋芒。为周人此后一步步有布局的占领关中平原, 在与商王朝的东西对抗中形成强大的后方地缘支撑, 不失为一种“以退为进”的战略后撤。 需要说明的是, 古公亶父迁徙到岐山之后, 对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与姜姓联姻。《诗经·思齐》言“思媚周姜, 京室之妇”, 周姜就是古公亶父之妻, 季历的母亲。姬姜联姻的直接导致古公亶父将王位传给季历, 《周本纪》载:“古公有长子曰太伯, 次曰虞仲。太姜生少子季历, 季历娶太任, 皆贤妇人, 生昌, 有圣瑞。”《集解》:“太姜, 太王之妃, 王季之母。”[1](P128)很明显, 太伯、虞仲不是太姜所生, 只有季历是太姜所生, 姬姜联姻是古公亶父迁岐山之后的事, 舍弃长子而传位太姜所生的季历是为了巩固联盟关系, 结合下文已论述季历之妻是商王朝属国之女, 可以知道季历即位是必然的, 既可以强化姬姜

文档评论(0)

zijing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