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桡骨远端骨折临床分析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桡骨远端骨折临床分析
薛建光 陈永艳(内蒙古包头市石拐区医院 )
【关键词】骨折;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2-0063-02
2006至2013年底年我院共收治215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总结治疗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年龄8~76岁,平均年龄45岁;非手术治疗102例,手术治疗113例。
1.2 方法 非手术方法有三角巾或颈腕吊带悬吊、小夹板固定、支具固定、普通石膏固定、高分子石膏固定等。手术治疗方法有单纯克氏针内固定,钢板螺丝钉,外固定支架固定,克氏针及外固定支架复合固定,术后使用前臂吊带。
1.3 结果 克氏针内固定术46例出现不同程度克氏针松动外移5例,其中至骨折严重移位2例,钢板螺丝钉治疗32例未见异常,外固定支架固定12例未见异常,克氏针及外固定支架复合固定23例未见异常,所有手术患者愈后良好。102例非手术治疗,因软组织嵌入骨折断端间隙保守治疗无效而后期手术2例,合并脑血管意外1例,患者愈合良好。非手术治疗骨折愈合时间5~8周,切开复位骨折愈合时间6~8周。
2 讨论
桡骨远端骨折是指位于距桡腕关节面2.5~3cm内的松质骨骨折。桡骨干皮质骨向松质骨移行部以远部分,为解剖薄弱处,一旦遭受外力,容易骨折。桡骨远端骨折常见,约占全身骨折的1/6。下尺桡关节为前臂旋转活动的枢纽之一,腕关节是人体中结构最复杂的关节,也是活动频率最高的重要关节。桡骨远端骨折损伤机制复杂,类型多样,治疗方法灵活。如果治疗不当,容易导致腕关节慢性疼痛和僵硬,严重影响手部的功能,给患者造成不便。3.解剖概要桡骨下端关节面呈由背侧向掌侧、由桡侧向尺侧的凹面、分别形成尺倾角(即正位X线片上桡骨纵轴的垂线和桡骨远端关节面的成角,正常20deg;~25deg;,)和掌倾角(即侧位X线片上桡骨纵轴的垂线和桡骨远端关节面的成角,正常10deg;~15deg;)。此两角度对判断X线片上骨折的复位程度十分重要。桡骨下端尺侧与尺骨小头桡侧构成下尺桡关节,与上尺桡关节一起,构成前臂旋转活动的解剖学基础。桡骨茎突位于尺骨茎突平面以远1~1.5cm。
尺、桡骨下端共同与腕骨近侧列构成腕关节。桡骨远端骨折是常见骨折之一,病因分型:
2.1伸直型骨折(Colles骨折)最常见,多为间接暴力致伤。1814年由A.Colles详加描述。跌倒时腕关节处于背伸及前臂旋前位、手掌着地,暴力集中于桡骨远端松质骨处而引起骨折。骨折远端向背侧及桡侧移位。儿童可为骨骺分离;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轻微外力即可造成骨折且常为粉碎骨折,骨折端因嵌压而短缩。粉碎骨折可累及关节面或合并尺骨茎突撕脱骨折及下尺桡关节脱位。
2.2屈曲型骨折(Smith骨折) 较少见,由R.W.Smith在1874年首次描述。骨折发生原因与伸直型骨折相反,故又称反Colles骨折。跌倒时手背着地,骨折远端向掌侧及尺侧移位。
2.3巴尔通骨折(Barton骨折) 系指桡骨远端关节面纵斜型骨折,伴有腕关节脱位者。由J.R.Barton1838年首次描述。跌倒时手掌或手背着地,暴力向上传递,通过近排腕骨的撞击引起桡骨关节面骨折,在桡骨下端掌侧或背侧形成一带关节面软骨的骨折块,骨块常向近侧移位,并腕关节脱位或半脱位。
3.治疗
1.无移位的骨折 用支具、普通或高分子石膏或小夹板固定腕关节于功能位3~4周,于伤后一周拍片复查,调整支具、石膏松紧度,如发生再移位应及时处理。
2.有移位的伸直型骨折或屈曲型骨折 多可手法复位成功。伸直型骨折,非粉碎性未累及关节面者,常采用牵抖复位法;老年患者、粉碎骨折、累及关节面者,常采用提按复位法。复位后,保持腕关节掌屈及尺偏位,石膏外固定2周后调整石膏为腕关节功能位,石膏外固定共4周。屈曲型骨折纵向牵引后复位方向相反,复位后,腕关节背屈和旋前位固定4周。固定后即拍X线片检查对位情况外,1周左右消肿后需拍片复查,如发生再移位应及时处理。
3.粉碎性骨折 复位困难或复位后不易维持者(如巴尔通骨折),常需手术复位,克氏针、螺丝钉或T型钢板内固定,外固定支架固定,克氏针及外固定支架复合固定。特别强调克氏针及外固定支架复合固定后:克氏针能有效维持关节面平整、外固定支架固定利用其向远端牵引的作用,或掌侧入路置内置物于掌侧和桡骨远端掌侧凹面相匹配,利用其远端支撑的作用,能维持掌倾角及尺倾角位置.此后石膏固定6周。
4.合并症的处理骨折畸形连接 凡导致功能障碍者,应手术纠正畸形及内固定。下尺桡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