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二章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PPT
实验室检查 情况 压力 (kPa) 外观 潘氏试验 白细胞数 (*106/L) 蛋白 (g/L) 糖 (mmol/L) 其他 正常 0.69~1.96 清 - 0~5 0.2~0.4 2.2~2.4 化脑 ↑ 混浊 ++~+++ 百~万 多形核 1~5 ↓ ↓ (2.2) 图片培养见细菌 结脑 ↑ 毛玻璃样 +~+++ 十~百 淋巴 ↑ ↓ 见结核菌 病脑 →/ ↑ 清 ±~++ 正常或数百 →/↗ → 病毒抗体阳性 各种情况的脑脊液改变 治疗要点 治疗原则 早期、静脉、穿透性高、杀菌、剂量足。疗程10~14天。根据不同的致病菌选用敏感的抗生素。 对症和支持治疗 1)维持水、电平衡; 2)处理高热,控制惊厥和感染性休克; 3)降低颅内压; 上课啦! 第十二章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教学目标 掌 握 熟 悉 了 解 1.小儿神经系统的特征和检查。 2.化脓性脑膜炎的实验室检查和 治疗原则。 1.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 2.化脓性脑膜炎的护理诊断。 3.化脓性脑膜炎的护理措施。 化脓性脑膜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第一节 小儿神经系统发育的特点及检查方法 一、小儿神经系统的特点 二、小儿神经系统检查方法 头颅和脊柱检查 头围、形状、前囟的闭合与张力、叩诊有无“破壶音”、颅骨透照试验是否阳性等。检查脊柱有无畸形、脊柱裂、叩击痛和异常弯曲等。 运动检查 观察头、躯干及四肢的随意动作,如卧、坐、立、走、跑、跳及手的动作。 反射检查 小儿反射异常的表现有:不对称;该出现时未出现;应消失时未消失;出现病理反射征。 出生时即存在,终生不消失的反射 角膜反射、瞳孔反射、结膜反射、吞咽反射。这些反射减弱或消失,提示神经系统有病理改变。 出生时存在,以后逐渐消失的反射 觅食反射、拥抱反射、握持反射、吸吮反射、颈肢反射,生后3~6个月消失。 拥抱反射 用手托住小儿头、背部,使呈斜坡卧位,躯干与床面呈30°,然后迅速使其头向后倾10°~15°。引起上、下肢外展,同时躯干及手指伸直,然后上肢屈曲呈拥抱状。 新生儿期无此反射,说明有脑损伤;若一侧上肢缺乏惊跳反射,提示臂丛神经因产伤或其他原因所致的麻醉或锁骨骨折。脑部有损伤或急性病变时惊跳反射可以延迟或消失。如4个月后仍能引起应引起注意,9个月以后仍出现,最大脑慢性病变特征。 吸吮反射 又称口反射或唇反射。轻触小儿唇或颊,则婴儿张口并出现口唇及舌的吸吮运动,此反射出生数月后即减弱,渐代以自主运动,1岁左右消失。若此反射减弱,可由于反射弧神经损伤,亦可由于缺氧、外伤或感染引起的脑干损伤所致。有锥体束病变时,此反射持续不退或重新出现。 颈肢反射(四肢紧张性颈反射) 仰卧时使头转向一侧,则面向侧的上、下肢伸直,对侧上、下肢屈曲。本反射在生后5~6个月消退,如持续存在,则为锥体束病变。 握持反射 刺激婴儿手掌面,引起强握。此反射生后3~4月消失。出生后如数月无此反射,可为周围神经功能障碍或大脑损害。如6个月后仍有此反射,提示大脑皮质功能障碍,特别在额叶病变时可重新出现。 出生时不存在,以后逐渐出现并终生存在的反射 腹壁反射、提睾反射在新生儿期不易引出,到1岁时才稳定。 腹壁反射 用钝针或木签自腹外侧向中线方向快速轻划腹壁皮肤,分别试上、 中、下腹部,肚脐向刺激的一侧收缩为阳性。上腹壁反射中枢在胸髓7—8,中腹壁在胸髓9一10,下腹壁在胸髓11—12。 婴儿时期腹壁反射不明显,呈弥散性,随着锥体束的发育而逐渐明显,1岁以后比较容易引出,注意两侧是否对称。膀胱充盈、肥胖、水肿或脱水时可能引不出或减弱。 提睾反射 用钝针或木签轻划大腿内侧皮肤,引起同侧睾丸上提为阳性,反射中枢在腰髓1~2,男孩4~6个月后才比较明显,正常时可有轻度不对称。 病理反射 2岁内引出踝阵挛、巴宾斯基征阳性为生理现象,若单侧出现或2岁后出现为病理现象。 脑膜刺激征 重点检查颈阻力、克匿格征、布鲁津斯基征等,因小婴儿屈肌张力紧张,故生后3~4个月阳性无病理意义。又因婴儿颅缝和囟门可以缓解颅内压,所以脑膜刺激征可能不明显或出现较晚。 巴彬斯基征 简称巴氏征,检查时平卧,全身放松,踝、膝关节伸直,足跟放在床上,若坐位时膝关节应适当伸直,检查者用手握住其踝关节。用大头针钝端划足底外侧缘,由足部向前划,阳性反射为拇趾背屈,其余各趾散开。2岁以内出现意义不大,2岁以后阳性是锥体束损害重要体征之一,但也可出现于深昏迷或熟睡时。 第二节 化脓性脑膜炎 概 述 化脓性脑膜炎:是由各种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的脑膜炎症,是小儿,尤其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有较高的病死率及神经系统后遗症。临床以急性发热、惊厥、意识障碍、颅内压增高和脑膜刺激征及脑脊液脓性改变为特征。 病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