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环境权研究
吴卫星*
摘要:本文考察了环境权理论的产生背景,并在比较了各国环境权法律化的具体
模式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宪法和各部门法的理论和知识,就环境权的主体、客体、
内容和性质等核心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环境权 环境权的法律化 实体性环境权 程序性环境权
一、 环境权理论的提出和发展
在生产力水平低、人口少的条件下,阳光、空气和水等环境构成要素都被认为是
无限的,并不具有稀缺性。传统的法学理论认为,作为法律上的物应以人力所能
支配为条件和特点,因此,空气、阳光等人类尚不能支配的环境要素就不属于法
律上的物,从而排除了法律的保护。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口的膨胀,清洁的水、
空气、安宁、阳光等环境要素作为稀缺性资源的特性逐渐显露出来,人类的生存
利益和生产利益在对环境的需求上构成矛盾。为此,社会就有必要对人类的利益
作出制度性安排,赋予主体一定的权利,平衡与制约各微观主体之间因利用稀缺
性环境资源而发生的关系。这种权利是一种公用资源的共有支配权,也就是“环
境权”。由是可见,环境资源的“稀缺性”是环境权产生的最根本原因。
环境权的研究和提出始于20 世纪60 年代。当时美国密执安大学的萨克斯教授提
出“环境公共财产论”、“环境公共委托论”,他认为,空气、水、阳光等人类
生活所必需的环境要素,在当时受到严重污染和破坏以致威胁到人类正常生活的
情况下,不应再视为“自由财产”而成为所有权的客体,环境资源就其自然属性
和对人类社会的极端重要性来说,它应该是全体国民的“公共财产”,任何人不
能任意对其进行占有、支配和损害。为了合理支配和保护这种“共有财产”,共
有人委托国家来管理。国家对环境的管理是受共有人的委托行使管理权的,因而
不能滥用委托权。于是,有人便在“公共财产论”和“公共委托论”的基础上提
出了环境权的观点,认为每一个公民都有在良好环境下生活的权利,公民的环境
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之一,应该在法律上得到确认和保护。
1970年3 月,在东京召开的一次关于公害问题的国际座谈会上发表的《东京宣
言》第5 项提出:“我们请求,把每个人享有的健康和福利等不受侵害的环境权
和当代人传给后代的遗产应是一种富有自然美的自然资源的权利,作为一种基本
人权,在法律体系中确定下来”。在同年9 月召开的“日本律师联合会第 13届
人权拥护大会”上,仁藤一、池尾隆良两位律师作了题为《“环境权”的法理》
的报告,明确提出了环境权的主张,认为任何人都可以依照(日本国)宪法第
25 条(生存权)规定的基本权利享受良好的环境和排除环境污染,主张清洁的
空气和水以及没有噪声、安静的环境是每一个在该地区居住的国民的共有财产。
环境权理论为世界所普遍接受,体现在 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上通过的《人
类环境宣言》中,该宣言庄严宣布:“人类有权在一种能够过尊严和福利的生活
的环境中,享有自由、平等和充足的生活条件的基本权利,并且负有保护和改善
这一代和将来的世世代代的环境的庄严责任。”之后,在 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
展大会上通过的《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再次重申了环境权:“人类处于普受关
677
注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中心。他们应享有以与自然相和谐的方式过健康而富有生
产成果的生活的权利。”
随着环境权理论的提出和发展,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也开始了环境权的立法实
践。“四十多个国家即全球五分之一的国家通过的宪法或法律中都规定了环境
权。其中,70 年代以后通过的宪法和宪法修正案都没有忽视这一权利。但在国
际环境法领域,只是没有法律拘束力的文件承认环境权,如《斯德哥尔摩宣言》、
《世界自然宪章》、《里约热内卢宣言》。而80 年代以来通过的大多数国际人
权文件都承认环境权。”
二、 环境权法律化的具体模式
各国环境权法律化的具体模式不尽相同,有的国家在宪法层面确认了环境权,有
的国家仅仅在法律中予以确认,也有国家在宪法中确认了环境权,并在法律中予
以具体化。
1、在宪法层面明文确认环境权
在宪法层面明文确认环境权,要注意区分两种情况。一是宪法规定个人享有清洁、
健康的环境的一般性权利,二是宪法仅仅把保护环境作为国家的政策和目标。严
格地说,在第二种情形下,并不存在公民个人的环境权。 据统计,目前有41
个国家或地区的宪法规定了个人所享有的清洁、健康的环境的一般性权利,有
62 个国家或地区在宪法中规定把保护和改善环境作为国家的目标或义务。 例如
1976年《葡萄牙共和国宪法》第66 条第 1款规定:“全体公民都有权享受不损
害其健康的生活条件,同时也有义务保护环境的洁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