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超级杂交稻恢复系航1号的选育与应用研究.pdf

超级杂交稻恢复系航1号的选育与应用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航天育种高层论坛论文选编 超级杂交稻恢复系“航1号的选育与应用 谢华安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福州350003) 摘要本文介绍了超级杂交稻恢复系“航1号”的选育过程及其主要农艺学特性,以及用其配制的 超级杂交稻新组合“特优航1号”和“Ⅱ优航1号”的稻米品质、区域试验与生产示范结果。利用航天 育种技术,“特优航1号”和“Ⅱ优航1号”的稻米品质得到了显著的改良,其蛋白质含量分别为 10.7%和10.8%,比对照“Ⅱ优明86”(8.8%)分别提高了1.9和2.O个百分点。 关键词:水稻;航天育种;卫星搭载;航1号 农业空间诱变育种(或称航天诱变育种、太空育种)是指利用太空运载工具如飞船、返回式 线、高能粒子、微重力、高真空和弱磁场等因素)对农作物种子的诱变作用后产生变异,再返回 地面选育新种质、新材料,培育新品种的作物育种技术。该技术具有变异幅度大、有利变异增多、 生育期缩短、抗病能力增强和作物产量提高等特点…。1996年俄美合作首次成功地在“和平”号 式卫星进行植物种子搭载,先后共搭载500多个植物品种,选育了一批水稻、小麦、油菜、大豆、 棉花、黄瓜、青椒、番茄等优良品种(品系),有些品种已在大面积推广,累计示范推广面积已 超过13.33×104ha,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旧J。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利用航天育种 技术成功育成了“航1号”超级杂交水稻恢复系,并配制了“特优航1号”和“Ⅱ优航1号”等 一批超级杂交水稻新组合。“特优航1号”2002年12月通过了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稻2005023)。本文阐述“航1号”的选育过程、主要农艺特}生及其配制组合的表现,并通过建立 新的水稻航天育种技术体系,为水稻育种开辟了一条新途径进行探讨。 1选育过程 1996年用三系籼型强恢复系明恢86干种子进行卫星搭载高空辐射实验。1997年春季种植, 后代出现分离。选择抗倒伏、穗型大、结实率高、株叶形态好、米质较明恢86有所改善,形态有 各异的优良M1代单株97株留种。从抛代开始,按系谱法在福建福州、海南、福建南靖、福建 22 航天育种高层论坛论文选编 上杭等不同生态条件下进行株系选择和稻瘟病抗性鉴定,选择抗病性强、经济性状优良的单株进 行定向培育,1998年获得代号为RH77的优良株系。同年冬到福建省海南基地与龙特甫A、Ⅱ一 如图所示。 1996年 明恢86干种子通过卫星搭载进行高空辐射 l 1996年晚季(福州) F1 混收 l 1997年春(海南) F2 选优良单株97株 J 1997年晚季(福州) F3在稻麦所农场按系谱法选择, l 同时在南靖稻瘟病区进行鉴定筛选 1998年春(海南) F4 选单株与龙特甫A进行测交 l 1998年晓季(福州。) 鸬获得代号为RH77的优良株系3个, l并在上杭稻瘟病区鉴定 1999年春(海南) F6与龙特甫A进行小面积制种 I 1999年晚季(福州) F7 命名为“航1号”,与特~配制的组合 命名为 I“特优航1号并参加全省观察圃试验。与II一32A 配制的组合命名l为“II优航1号”。 2000年晚季 特优航1号参加省晚稻区试 l 2001年晚季 特优航1号省续试;

文档评论(0)

开心农场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