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4血液.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理学—4血液

* * 第三章 血液 一、血液的组成 血 液 血浆 Plasma 血细胞 Blood cell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水: 90~92% 血浆蛋白 溶质 8~10% 小分子物质 营养物质 激素 代谢产物 有机物 无机盐(电解质) 白蛋白:约40~50g/L 球蛋白:约20~30g/L 纤维蛋白原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一)血细胞比容 概念: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正常值:成年男性40%?50%;成年女性37%?48%;新生儿55% (二)血浆蛋白的主要功能 运输激素、药物和代谢产物 缓冲血浆pH值作用,保持血浆pH值的相对稳定 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 免疫功能,通过免疫球蛋白和补体发挥作用 参与凝血和抗凝血功能 二、血量(blood volume) 失血<10%(约400ml)可代偿; 失血达20%(约800ml)出现血压下降等各种症状; 失血>30%(约1200ml)危及生命。 成人血量占体重7-8%(70-80ml血液/kg体重)。 循环血量:在心血管系统中快速流动。 储存血量:滞留在肝肺腹腔静脉和皮下静脉从。 三、血液的理化特性 1.比重 全血1.050~1.060,取决于红细胞数量; 血浆1.025~1.030,取决于血浆蛋白含量. 3.酸碱度:pH7.35~7.45 2.粘度:液体内部分子或颗粒间的摩擦。 形成血流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血液相对粘滞度为4?5(红细胞数量) 血浆相对粘滞度为1.6?2.4(血浆蛋白含量) (二)红细胞生理特性 1.可塑变形性 概念:正常红细胞在外力作用下具有变形的能力。 影响可塑变形性的因素: 红细胞面积与体积之比 红细胞内粘度 红细胞膜弹性 2.悬浮稳定性 概念:红细胞能相对稳定的悬浮于血浆中的特性。 通常用血沉反映红细胞悬浮稳定性。 血沉:盛有抗凝血的血沉管垂直静置,红细胞在第1小时末下沉的距离。 血沉越快说明红细胞悬浮稳定性越差。 红细胞悬浮稳定性的高低与红细胞本身无关,与血浆成分变化有关。 3.渗透脆性 概念:红细胞对低渗溶液的抵抗力。 渗透脆性大 = 容易破裂溶血 = 抵抗力小 渗透脆性小 = 不易破裂溶血 = 抵抗力大 (三)红细胞的功能 1.运输O2与CO2 红细胞通过血红蛋白携带和运输O2和CO2。红细胞必须保持结构完整,才有运氧能力,一旦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逸出到血浆,将失去运氧能力。 2.缓冲作用:主要依靠血红蛋白完成。 (四)红细胞的生成与调节 1.生成部位:胚胎期为肝脾和骨髓,出生后在红骨髓 2.原料 蛋白质和铁。缺铁引起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 3.成熟因子 叶酸、VitB12。缺乏导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4.红细胞生成调节 EPO: 肾皮质产生,促进红细胞增殖。 5.红细胞的破坏(红细胞寿命120天) 血管外途径:肝脾内被巨嗜细胞吞噬,是主要破坏途径。 血管内途径:末梢血受血流冲击和血管壁碰撞破裂。 三、白细胞生理 (一)白细胞的分类与数量 我国健康成人白细胞正常值及主要功能 名 称 % 主 要 功 能 中性粒细胞 50~70 吞噬细菌与坏死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0.5~5 抑制组胺释放 嗜碱性粒细胞 0~1 释放组胺与肝素 淋巴细胞 20~40 参与特异性免疫 单核细胞 3~8 吞噬细菌与衰老的红细胞 (二)白细胞生理特性及功能 1.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菌、异物及坏死细胞 中性粒细胞是抵抗化脓性细菌感染的第一道防线,也是感染发生时最先到达炎症部位的效应细胞。 2.嗜酸性粒细胞 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在速发性过敏反应中的作用。 参与对蠕虫的免疫反应。细胞溶酶体所含过氧化酶、超氧化物可损伤蠕虫。 3.嗜碱性粒细胞 细胞内的颗粒中含有生物活性的物质释放后,可以引起哮喘、荨麻疹等过敏反应,以及抗凝血作用。 4.单核细胞 进入组织后成为巨噬细胞: 强大吞噬能力; 对肿瘤和病毒细胞有强大杀伤力; 作为抗原呈递细胞,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反应。 5.淋巴细胞 T 淋巴细胞:执行细胞免疫。 B 淋巴细胞 :分化为浆细胞,执行体液免疫。 NK细胞:不需借助抗原刺激即能杀伤某些肿瘤细胞。 四、血小板生理 血小板是从骨髓成熟巨核细胞胞质脱落下来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块胞质。 (一)血小板的生成和正常值 血小板正常值: (100~300)×109/L 参与生理性止血过程 促进凝血 维持毛细血管壁的完整性和正常通透性 (二)血小板的生理功能 1.粘附:血小板与非血小板表面粘着。 (三)血小板生理特性 2.释放:血小板受刺激后,将贮存在致密体、α 颗粒或溶酶体内的物质排出。 5.吸附:血小板表面可吸附多种凝血因子,有利于血液凝固和生理性止血。 4.收缩:使血凝块回缩,坚实血栓。 3.聚集:血小板与血小板相互黏着。 第三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