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强直性肌病的临床治疗.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肌强直性肌病的临床治疗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肌强直性肌病的临床治疗 陈宏宇(黑龙江省森工总医院 150040) 肌强直性肌病系指受累骨骼肌肉在收缩后不易放松,连续收缩后减轻或消失,寒冷能使症状加重为特征的一组肌肉疾病。临床特点为肌无力、肌强直、肌萎缩。为一组原因不明的肌肉疾病,一般认为肌强直的发生直接与肌细胞膜结构和运动功能异常有关。包括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先天性肌强直和副肌强直症等。 1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MD)肌强直表现受累的骨骼肌收缩后松弛显著延迟,导致明显的肌肉僵硬,肌电图出现特征性连续高频电位放电现象。由Delege (1890)首先描述。 1.1 病因及发病机制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I型的基因缺陷位于染色体19q13.2~19q13.3基因的三核苷酸 (CTG)重复序列扩增,这一基因编码的蛋白被称为肌强直性蛋白激酶。基因外显率为100%。强直型肌营养不良症2型的基因定位于3q21.3染色体,与肌强直蛋白激酶(DMPK)基因无关。发病机制与肌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异常有关。 1.2 临床表现 1.2.1 强直性营养不良症1型(MDI) 通常在30~40岁发病,但也有儿童期起病者。男性多于女性,且症状较重。主要症状是肌无力,肌萎缩和肌强直,前两种症状更突出。 肌无力见于全身骨骼肌,前臂肌和手肌无力伴肌萎缩和肌强直,有足下垂及跨阔步态,行步困难易摔跤;部分患者构音障碍和吞咽障碍。肌萎缩常累及面肌、咬肌、颊肌和胸锁乳突肌,患者面容瘦长,颧骨隆起,呈斧状脸,颈部瘦长稍前屈。肌强直表现为肌肉用力收缩后不能正常的松开,遇冷加重。仅限于上肢肌、面肌和舌肌。如用力握拳后不能立即将手放松,用力闭眼后不能立即睁眼,欲咀嚼时不能张口等。用扣诊捶击四肢肌肉、舌肌、躯干肌时,可见局部有肌球形成,持续数秒后恢复原状,此体征对诊断本病有重要价值。 1.2.2 强直型肌营养不良症2型(MD2)偶有患者临床表现与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类似,但无肌强直性蛋白激酶基因重复性扩增。临床特征与MDI相似,表现显著的肢体远端肌、面肌、胸锁乳突肌的肌无力和肌萎缩,伴肌强直,也可有白内障、额秃、睾丸萎缩、糖尿病、心脏异常和智力异常等。 1.2.3 骨骼肌外的表现 许多患者伴白内障、视网膜色素变性、眼球内陷、眼睑下垂、多汗、消瘦、心脏传导阻滞、心律失常、基础代谢率下降等;部分患者智力低下;男性常见睾丸小,生育力下降,女性患者卵巢功能低下,月经不规则,过早停经甚至不孕育,因此本病不能在家族中传播。 1.3 诊断 根据中青年起病的特征性肌无力,肌萎缩和肌强直症状,主要累及四肢远端肌,头面部肌和胸锁乳突肌,体检可见肌强直,扣击出现肌球,典型肌强直放电肌电图,以及DNA分析出现异常CTG重复扩增等。 1.4 治疗 本病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治疗。肌强直可口服苯妥英0.1g,3次/d;卡马西平0.1~0.2g,3次/d;普鲁卡因胺0.5~1g,4次/d;硫酸奎宁,300~400mg,3次/d。强直性肌营养不良可用首选苯妥英,心脏传导阻滞禁用普鲁卡因胺、奎宁。 肌无力无治疗方法;肌萎缩可试用苯丙酸诺龙治疗,加强蛋白合成代谢;近年来用灵芝制剂有一定的疗效。 1.5 预后 个体差异较大。发病年龄越早预后越差,多死于未成年。部分患者40岁左右死于心脏病。症状轻者可接近正常寿命。 2 先天性肌强直 先天性肌强直亦称Thomsen病。多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少数为隐性遗传。其特点是肌强直遇冷加重。 2.1 病因及发病机制 Thomsen病是由于染色体7q35的氯离子通道基因突变所致。肌细胞膜对氯离子的通透性减退,造成膜电位的不稳定。 2.2 临床表现 2.2.1 起病年龄 本病出生后即可发病,大多在婴儿期或儿童期起病,但到青春期才发现症状。 2.2.2 肌强直 特点为动作开始肌肉强直,重复活动后减轻,静止休息后加重。肢体僵硬,动作笨拙,久坐后不能立即站起,静立后不能立即起步,握手后不能马上松手,发笑后不能立即停止,咀嚼不能立即张口。肌强直遇冷环境加重。反常性肌强直表现为多次肌肉重复收缩后症状不见减轻,反而加重。 2.2.3 肌肥大 全身骨骼肌普遍性肌肥大,酷似运动员,肌力、感觉无异常,无肌肉萎缩。 2.3 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多数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