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微第五章.ppt.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食微第五章.ppt

选择菌种的依据: 不产黄曲霉毒素 蛋白酶、淀粉酶活力强 生长繁殖快,培养条件粗放 抗杂菌能力强 不产生异味,香气好 (二)酱油酵母 酱油中盐含量高,能在其中生长的酱油酵母,为耐盐性酵母。现已分离出几十种酵母。其中与酱油质量关系密切的是鲁氏酵母(Saccharomyces rouxii)。 Saccharomyces rouxii (三)酱油的乳酸菌 比较重要的乳酸菌有: 酱油片球菌(Pediococcus soyae) 酱油四联球菌(Tetracoccus soyae) Tetracoccus soyae 3.酱油酿造中的微生物酶系 (1)蛋白酶 酸性蛋白酶(最适pH3) 中性蛋白酶(最适pH7.0) 碱性蛋白酶(最适pH9.0~10.0) (2)淀粉酶 曲中存在的淀粉酶主要有: α-淀粉酶 淀粉1,4-葡萄糖苷酶 β-淀粉酶 淀粉1,6-糊精酶 麦芽糖酶 (3)氨基转移酶和谷氨酸脱氢酶 (4)脂肪酶 (5)纤维素酶 (6)酚氧化酶 (7)果胶酶 (8)谷氨酰氨酶 4.酱油发酵过程中的生物化学 (1)蛋白质,淀粉的水解 (2)乙醇和有机酸发酵 5.酱油发酵过程中的微生态 传统酿造酱油生产的基本工艺:原料→清洗→过滤→酱油→调制→灭菌→包装→质检→出厂 制曲和酱醅发酵是酱油生产的2个重要阶段,微生物的消涨变化对于酶的积累,酱醅发酵的快慢,色素和鲜味成分的生成以及原料的利用率的高低有直接关系 6.酱油酿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实施新颁的酱油国家标准,提高酱油生产企业的技术水平 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推行GMP和HACCP质控体系 七.醋酸细菌与食醋酿造 酸性调味品 微生物产品 主要成分: 乙酸(醋酸) 名优产品: 山西陈醋 镇江香醋 四川麸醋 玫瑰醋 1.食醋(vinegar) 食醋种类: 酿制醋 合成醋 再制醋 2.醋酸细菌( acetobacter) 氧化乙醇生成醋酸 醋酸杆菌属(多数) 葡萄糖氧化杆菌属(传统醋醅) 醋酸杆菌: 39℃可生长,最适30 ℃以上 主要将酒精氧化为醋酸,无乙醇时,继续将醋酸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也能微弱氧化葡萄糖为葡萄糖酸 葡萄糖氧化杆菌: 低温下可生长,最适30 ℃以下 主要将葡萄糖氧化为葡萄糖酸 也能微弱将酒精氧化为醋酸,但不能继续将醋酸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两端钝圆的杆状菌,单个呈链状排列,有鞭毛,无芽孢,革兰氏阴性。 醋酸细菌的基本特征: 好氧菌,需要充足的氧气 最适温度28~33℃,不耐热, 60℃ 10min 死亡 最适pH为3.5-6.5,在1.5%-2.5%醋酸环境中停止生长 对酒精的耐受力高,5%-12% 对盐的耐受力很差,1%-1.5%停止活动 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果糖等六碳糖,其次是蔗糖和麦芽糖,不能直接利用淀粉 氮源为蛋白质水解产物、尿素、硫酸铵等 醋酸细菌有相当强的醇脱氢酶,醛脱氢酶等氧化酶系活性,还氧化其他醇类和糖类 生成相应的酸和酮 谷物 可发酵单糖、二糖 乙醇 醋酸 自然发酵 纯种发酵 3.食醋生产中的主要生物化学变化 4、食醋酿造中的微生物 1)淀粉糖化微生物 糖化作用: 淀粉在酸或酶的作用下分解为单糖或寡糖的过程。 (C6H10O5)n + nH2O nC6H12O6 曲霉 淀粉酶 α-淀粉酶 β-淀粉酶 葡萄糖淀粉酶 异淀粉酶(脱枝酶) 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 沪酿3.042 3.040 AS.3683 一般情况 黄绿色 酸度大、碳源丰富 绿色 酸度小、氮源多 黄色 老化 褐色 最适温度 37℃ pH5.5~6.0 液化力、蛋白质分解力强 黄曲霉(Asp.flavus) AS. 3800 能生成曲酸 曲酸在水中与氯化高铁反应生成特有的红色 菌落 黄色 绿色 褐色 甘薯曲霉(Asp.batatae) AS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