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之间见深情.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翰墨之间见深情   写在前面的话:   这些年,我常去丽水,耳闻目睹丽水市委党史研究室诸葛蓉主任情倾党史事业,忘我工作的事迹,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感动之余,萌生了写一篇反映他事迹的文章的想法,以宣传我们党史系统兢兢业业工作的同志,激励大家热爱党史工作,干好党史事业。但是一晃几年过去了,因忙于事务,这篇文章一直未写。直到前些天省委号召开展“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省委党史研究室与龙泉住龙镇结对子,我为此到丽水,见到了诸葛蓉同志。他告诉我:组织部已找他谈话,他已从主任位置上退下来了,这才促使我匆匆提笔,写下这篇《翰墨之间见深情》的文章。时间虽然晚了点,但他情系党史事业的高尚精神,深入细致的工作作风,是值得我学习的,也是党史系统值得推崇的榜样。   李林达   2008年9月12日      一个凄风冷雨的秋天,诸葛蓉来到磐安、缙云两县交界的玉环岭上察看革命遗迹。当年,这里是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与国民党军队浴血奋战的地方。硝烟散去,许多红军战士牺牲后被埋葬在这片荒坡上。一座座坟垛,没有墓碑,没有姓名,没有生辰卒月,伴随它们的是凄切的荒草和呼啸的山风……   “瞻仰烈士墓地,是对心灵的一次洗礼。革命先烈为了人民能过上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把鲜血洒在这片他们挚爱的土地上,什么也没有留下,什么也没有得到……”诸葛蓉默默地凝视着荒凉的墓地,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心中涌起一股激情。他想到了英烈的内涵与外延,想到了一个党史工作者的责任与使命。从此,他为了写好党的历史、为了宣传牺牲了的革命先烈,也为了革命老区群众和老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倾注了无限的深情。   浙西南蜿蜒曲折的大山深处,诸葛蓉吟诵着“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的歌谣,挥洒着对党、对老区人民的无限挚爱和眷恋,一路走来,留下深邃的可圈可点的足迹。      对革命老区倾注无限深情      吃水不忘掘井人。诸葛蓉曾深情地说:“尽管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但老区群众为革命作出的牺牲,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一定要为他们说话、做事,维护我们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这短短的话语,反映了一个党史工作者富而思源、乐不忘本的精神追求。   丽水地处浙西南山区,这里是革命老根据地县,也是红军的摇篮。从1927年建立党的组织到1949年解放,浙西南地区的革命斗争23年红旗不倒。1930年爆发的农民暴动和红十三军斗争被镇压时,连以上干部大部英勇牺牲。1935年刘英、粟裕率领红军抗日先遣队和红军挺进师,到浙江开辟第一块革命根据地。在残酷的斗争中,红军挺进师和地方游击队遭到敌人反复“围剿”,中上层干部大部牺牲。支持红军的广大群众也一次次遭到烧、杀、抢,为革命作出了巨大牺牲。但是,解放后,由于各种条件限制,这些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仍处于欠发达地区。   二十多年来,诸葛蓉怀抱一片热忱,关注老区建设,关心老区群众的生活。老区有困难,他四处奔走,想方设法解决。他目睹老区经济落后,在于交通不便。便多次与省、市有关部门联系,帮助修桥筑路,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他先后为缙云雪峰村、黄弄坑村、西青头村、杨坑村和松阳安岱后村等地修建公路呼吁、筹款;帮助松阳小竹溪村装上路灯,整治村容,受到老区群众的赞扬。   诸葛蓉每到老区调查走访,总要到老红军、老党员、革命烈士家里,嘘寒问暖。看到一些烈士亲属生活困难,诸葛蓉常常从自己不多的工资里拿出一些钱资助他们。有一次,诸葛蓉来到松阳枫坪斗潭村卢子敬家。当年,留学回来的卢子敬舍弃富裕的生活,参加红军,为迎接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开辟浙西南游击根据地,做出了重要贡献。1935年因叛徒出卖,英勇牺牲在玉岩村头。当看到卢子敬烈士的亲属生活拮据时,随即从身上摸出仅有的钱,塞到卢家亲属手里。   有个叫胡宝强的老党员,曾是地下党的组织委员。解放后,因文化低,工作没几年就退职回了农村。晚年生活困难,柱着拐杖,穿着破衣,靠捡破烂过日子。当诸葛蓉在垃圾箱旁找到他时,深感痛心,止不住流下了眼泪。他将胡搀扶进自己的家里。胡爱喝酒,诸葛蓉吩咐孩子买了酒,叫爱人做了几个菜,热情招待他。胡宝强老人清楚地记得,当年入党时,地下党县委书记教他记住的党员守则14条。当胡背诵给他和孩子们听时,全家人禁不住热泪盈眶。   以后,诸葛蓉几次把胡接到家里,请他讲党史。还不时接济些钱给他。并多次向组织部门反映,使胡的退职金问题最终得以解决。从此,胡宝强过上了幸福安宁的晚年生活。   诸葛蓉与老区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常常出现这样的情景:每当诸葛蓉到老区村去走访调查,或征集史料,或拍摄党史专题片时,村里的男男女女都来到村头,亲切地与他打招呼,欢迎他的到来。走时,村民们拉着他的手,送了一程又一程。   真情挥洒忠诚。诸葛蓉无数次跑遍革命老区的村村镇镇,究竟费了多少神,洒了多少汗,盘了多少心思,

文档评论(0)

小马过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