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阴中求阳,阳中求阴”.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阴中求阳,阳中求阴”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论“阴中求阳,阳中求阴” 吴洁 邓美君 陈泽冰 (广州中医药大学 第二临床医学院 广东 广州 510405) 【摘要】本文讲述了“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的适应症和定义,并举例论述了中医论治在“阴中求阳,阳中求阴”方面的运用。 【关键词】阴中求阳;阳中求阴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7-0186-01 张仲景根据阴阳互根的原理,提出“阴中求阳”和“阳中求阴”的治则,故善补阳者,必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生而泉源不竭。”[1]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是对自然界相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类经? 阴阳类》有“阴阳者,一分为二也。”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性的整体,世界本身是阴阳二气对立的统一结果。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促成了事物的发生并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和变化。如《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有阴阳对立制约,阴阳互根互用,阴阳交感与互藏,阴阳消长,阴阳转化等。阴阳互根说明阴与阳具有相互依存,相互根本的关系。即阴和阳任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每一方都以相对的另一方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条件。阴阳互用指阴阳双方具有相互资生、促进和助长的关系。如王冰注《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说:“阳气根于阴,阴气根于阳,无阴则阳无以生,无阳则阴无以化。”所以阴损及阳和阳损及阴最终都会导致“阴阳两虚”。故《春秋繁露? 顺命》里有“独阴不生,独阳不生”。这些哲学思想说明中医的论治上阴与阳密不可分,所以在中医治疗上要做到到“阴中求阳,阳中求阴”。 何谓“阴中求阳,阳中求阴”? 六版教材论述为“根据阴阳互根的原理,治疗阳偏衰是,在扶阳剂中适当佐用滋阴药,使lsquo;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rsquo;,称为lsquo;阳中求阴rsquo;。治疗阴偏衰时,在滋阴剂中适当佐用扶阳药,使得lsquo;阴得阳生而泉源不竭rsquo;,称为lsquo;阳中求阴rsquo;”。[2]21 世纪教材解析为:“根据阴阳互根的原理,临床治疗阴虚证时,在滋阴剂中适当佐以补阳药,即所谓的lsquo;阳中求阴rsquo;。治疗阳虚证时,在助阳剂中适当佐用滋阴药,即所谓lsquo;阴中求阳rsquo;”。[3]中医治疗中运用“阳中求阴”的例子不胜枚举。左归丸是“阳中求阴”的代表方。 左归丸的主治是真阴不足证,功用是滋阴补肾,填精益髓,组成为:大怀熟地八两,山药炒四两,枸杞四两,山茱萸四两, 川牛膝洗,蒸熟,三两,鹿角胶敲碎,炒珠,四两,龟板胶切碎,炒珠,四两,菟丝子制四两。方中熟地黄滋肾阴,益精髓,以补真阴不足,为君药。山茱萸补益肝肾,固秘精气;山药补脾益阴,滋肾固精;龟板胶滋阴补髓;鹿角胶补益精血,温肾壮阳;枸杞子补肝肾,益精髓;川牛膝补肝肾,强筋骨。本方是由六味地黄丸加减而成,在一大堆熟地黄、山药等滋阴药中加入了鹿角胶、菟丝子温润之品补阳益阴,体现了“阳中求阴”的治疗原则。雷同的方还有银翘散。银翘散的主治是温病初起,功用是辛凉解表,清热解毒,组成为:连翘一两(15g),银花一两(15g),苦桔六钱(6g),薄荷六钱(6g),竹叶四钱(5g),生甘草五钱(5g),荆芥穗四钱(5g),淡豆豉四钱(5g),牛蒡子六钱(6g)。方中银花、连翘气味芳香,既能疏散风热、清热解毒,在透散卫分风热表邪的同时,有可辟秽化浊。薄荷、牛蒡子辛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且可解毒利咽;荆芥穗、淡豆豉辛而微温,解表散邪,二药辛而不烈、温而不燥,配入辛凉解表方中,能增强辛散透表之力。芦根清热生津,竹叶清上焦热,桔梗开宣肺气而止咳利咽,甘草既调和药性,护胃安中,又合桔梗利咽止咳。本方是治疗外感风热表证之代表方,治疗上应该用辛凉解表、清热解毒的药物,但是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治疗瘟病初起时除了用一派辛凉解表之药,还配伍了少量的辛温之品,既有利于透邪,又不悖辛凉之旨;疏散与清热解毒相配,具有外散风热,兼清热毒之功,构成清疏兼顾,以疏散为主之剂。本方同样体现了“阳中求阴”,一大堆辛凉的药属于阴,荆芥穗和淡豆豉是辛温类药属于阳,正是运用了这两味药,使得病邪有透出向外之机,使阴药得以升发驱邪。 肾气丸、右归丸则中医治疗上运用“阴中求阳”的代表方。肾气丸的主治是肾之阳气不足证,功用是补肾助阳,组成为:干地黄八两,山药、山茱萸各四两,泽泻、茯苓、牡丹皮各三两,桂枝、附子各一两。全方地黄为君,益精血,填骨髓;山茱萸补肝肾,涩精气;山药健脾气,固肾精;附子、桂枝温肾助阳,鼓舞肾气;茯苓健脾益肾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