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点摘编6则
中国古代对高原反应的认识及相关史事研究
于赓哲发表在《西藏研究》2005年第一期上的文章说,从汉代开始,人们已经意识到高原反应的存在,但是对其发病原因的认识有中毒说,鬼怪作祟说和瘴气说,且始终没有突破瘴气说的局限,故而缺乏有效的预防和医治手段。世居低海拔民族来到高海拔地带时,往往受到高原反应的困扰,有时又因为无意中创造中较长适应期而免除其厄,这一点在战争中表现得更加突出。文章通过对北魏吐浑的战争、隋阳帝西巡途中有大斗拔谷事件、高仙芝远征小勃律等史实的研究可以看出,低海拔人群没有经过真正的准备而进入高原,都要备受高原反应的折磨,北魏与吐浑的战争、大斗拔谷事件,唐朝与吐蕃的战争都是这方面的典型例证,而高仙芝远征则是一个反例,从这些个案分析得出结论,高原反应对这些历史事件的影响不可忽视;举一反三在研究低海拔民族与高海拔民族关系时,自然因素对人本身的影响必须作为一个重要因素纳入研究者的视野。
西藏西部早期文明的考古学探索
霍巍发表在《西藏研究》2005年第一期上的文章,通过对西藏西部地区新发现的前佛教时期的考古资料:日土县阿垄沟的古墓地及墓地中的古岩画、古格尔普墓地、东嘎格林塘墓群、萨松塘墓群、格鲁塞普墓群以及皮央遗址第V区墓群等的介绍,回顾了在对西藏西部早期文明探索若干问题上的研究历史和现状,并通过对这些新发现的考古材料的分析,联系敦煌古藏文写卷中所涉及到的关于西藏远古历史上“恰”、“穆”氏族以及古老象雄文明问题,指出西藏近年来在西部和北部地区考古发现的这些被学术界称之为“前佛教时期”的考古遗存,为沉寂的象雄文明研究投入了几缕亮丽的曙光,使人们看到这一研究领域的发展前景。如同石泰安所说的,“西藏西部地区对西藏文明的形成曾起过重大作用,这里既与犍陀罗和乌仗接壤,又与该地区的其他小国毗邻,希腊、伊朗和印度诸文明的古老成份都经由那里传至吐蕃”。因此中国学者在西藏的西部地区所作的考古工作,具有深远的学术意义。作者认为,通过多学科之间的紧密配合与深入探讨,最终会揭示出“象雄文明”真实的文化面貌。
论《格萨尔》的程式化结构特点以及传承规律
马都尕吉发表在《西藏研究》2005年第一期上的文章认为,《格萨尔》不仅规模宏大,其突出特点还在于是一部至今仍被广为传唱、不断丰富和传承的“活形态”的史诗。民间口头传唱是其主要的流传形式。作者认为,这部鸿篇巨制的生存与传承是与其程式化的结构特点紧密相联的。文章借鉴西方史诗和蒙古史诗研究的方法和思维角度,从结构入手,衍用口头诗学中的“程式”和“主题”的术语概念,结合《格萨尔》自身所属的语言系统和文化传统的特点,对其整体结构、分部本结构、唱词结构、叙唱语言和曲调五个方面做出了具体的程式化解析,分析了《格萨尔》中的“程式”和“主题”的具体内容,阐述了艺人如何利用“程式”和“主题”创作和传承史诗,探究了这种程式化的特点及传承规律的思想渊源,说明了史诗的程式化特点为艺人的即兴创作与记忆提供了客观上的便利。
桑浦尼乌托寺兴衰及其对藏族文化的贡献
桑浦尼乌托寺简称桑浦寺,是藏传佛教发展初期的一座重要寺院,它在藏传佛教发展后宏期的历史上,在因明学的开创和传播中具有独特的地位。达宝次仁发表在《西藏研究》2005年第一期上的文章说,桑浦寺位于堆龙德庆县桑达乡境内,由阿底峡的弟子建于藏传佛教后宏期,即11世纪中期,其二任法台俄罗丹西绕从印度学佛归来,校译了《量决定论》,还校改了许多旧译因明学论著,在西藏开创了新因明学,一时间不同派别的高僧都不远千里前往深造,现今各寺院学经所采用的辩论方式就源于桑浦寺。公元15世纪以后桑浦寺渐渐衰弱,其原因是宗派问题的出现和格鲁派的兴起所导致的佛教文化中心的转移。综述桑浦寺对藏族文化的贡献,主要是:1、促进了藏族的翻译事业,开创了新因明学体制创建,并传播到各大寺院沿用至今;3、培养了藏传佛教各大教派的众多高僧。
宗教与西藏经济发展关系透视
杨淼、路发表在《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5年第一期上的文章认为,研究宗教对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理论上认识宗教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认为藏传佛教是在适应西藏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并结合藏族地区特殊的民族文化后才得以形成的。宗教对经济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的消极的,难以简单判断,用宗教人士的话来说,能适应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就能起到积极作用,否则只能起到消极作用。文章认为,西藏拥有极富潜力的宗教经济,宗教活动贯穿于经济活动并以其独特的宗教伦理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发展西藏经济决不能忽略宗教的作用,要重视宗教资源,因势利导,趋利避害,这将有利于西藏经济的发展。
西藏边境县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