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针刺加中药桂枝外洗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针刺加中药桂枝外洗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
阿仙古丽.肉孜 (新疆中石油准东基地采油厂职工医院康复科 831511)
【中图分类号】R24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2-0405-02
【摘要】目的 观察针刺加中药桂枝外洗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 将4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针刺加中药桂枝外洗治疗组20 例,针刺对照组20 例,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结果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针刺加中药桂枝外洗治疗组治愈明显高于对照组(Pang;0.05)。结论 针刺加中药桂枝外洗治疗周围性面瘫效果显著。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 针刺 中药外洗 疗效观察
周围性面瘫是指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大多单侧发病。该病临床上并不罕见,我地区每年有30-40例发病患者,其起病急骤,一般病前多有受凉或咽部感染史。运用针刺方法治疗面瘫已被众人所共识,但治疗的方法选择上各有所不同。我们自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间采用针刺加中药桂枝外洗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40例来自康复科门诊和住院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男14例,女6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17,病程最长3个月,最短1天;对照组男12例,女8例,年龄最大77岁,最小25岁,病程最长一个多月,最短3天。均为单侧面神经麻痹。
2 选择病例标准
2.1病例选择:参照《神经病学》的诊断标准。所有入选的患者均符合诊断要点:凡急性起病,一侧表情肌瘫痪,耸鼻困难,不能蹙额或皱眉,眼睑不能闭合和不能完全闭合,鼻唇沟变浅和消失,口角下垂,说话或笑时口角斜向健侧。
2.2排除标准;神经损伤所遗留下来的的周围性面瘫;肿瘤因素引起的周围性面瘫;中枢性面瘫。
3 治疗方法
3.1针刺治疗法:主穴翳风、听宫;配穴:额纹消失,眼睑闭合不全配攒竹、阳白;鼻唇沟消失,口角歪斜配迎香、地仓、禾髎、颊车、合谷。除合谷取双侧外,余均取患侧。常规消毒局部,针刺选用30号1寸毫针,刺入0.5寸,得起后施以捻转手法平补平泻。
3.2中药桂枝外洗法:桂枝20克,水煎2次每次煎煮沸15分钟,去渣后将2次所煮的桂枝药液混合,每日2次用毛巾温擦于患侧颜部,每次温擦时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
治疗分两组,针刺加中药桂枝外洗治疗为治疗组;单纯针刺治疗为对照组。两组均留针30min,每日1次,10次为两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治疗两个疗程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确定最佳治疗方法。
4 疗效观察
4.1疗效标准:根据《临床疾病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制定疗效标准。痊愈:双侧额皱纹、鼻唇沟恢复对称,闭眼正常,鼓腮时口角不漏气,进食时齿颊间不滞留食物残渣,说话和欢笑时口角无歪斜,面部表情正常。好转:双侧额皱纹、鼻唇沟基本上对称,闭眼欠实,鼓腮时口角不漏气,进食时齿颊间不滞留食物残渣,说话和欢笑时口角略有歪斜。无效:经治疗未达到上述指标。
4.2治疗结果:两组治疗结果见表1,经统计学处理,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治疗组愈显率高于对照组。
表1 两组治疗结果比较 例(%)
组别 例数 痊愈 好转 无效 有效率(%)
治疗组 20 18(90) 2(10) 0(0 ) 100.0
对照组 20 14(70) 5( 25 ) 1 (5 ) 95.0
表2 两组痊愈病例所用疗程比较 例(%)
组别 例数 1疗程 2疗程 3疗程
治疗组 20 16(80 ) 4 (20) 0(-)
对照组 20 2(10 ) 17(85) 1(5)
根据表2所示,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治疗组疗程短,见效快。
5 讨论
本病多有经络空虚,风寒风热之邪乘虚侵袭面部经脉,以至气血,肌肉弛缓不收成面瘫。其病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