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沈寿艺术馆与当代政要的情缘
晨 曦 责任编辑
南通濠河北岸的柳荫深处,有一座经历百余年风雨洗礼的二层红楼,那就是中国沈寿艺术馆。它是中国“仿真绣”的摇篮,弘扬女红文化的基地。隔河望去,艺术馆坐在现代建筑群中,置身于都市的繁华喧嚷中,却安静雅致而神秘。但凡来南通的政坛要人大都喜欢来造访:胡耀邦、曾庆红、迟浩田、邹家华、顾秀莲、回良玉、李源潮……留下了一段段温馨的佳话与不了的情缘……
邹家华三谢沈寿艺术馆
1993年元月30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邹家华到南通视察。他首先来到沈寿艺术馆,刚下汽车,就向前来迎候的沈寿艺术馆馆长卜元深深地鞠了一躬。在场领导无不为之一惊。邹家华紧紧握住卜元的手:“这么多年来,谢谢你对我母亲的照顾!”
原来,早在1984年,为纪念沈寿诞辰110周年,邹韬奋的夫人、邹家华的母亲,时年83岁的沈粹缜来南通参加纪念活动,认识了卜元。活动结束后,卜元陪同护送沈老回上海。沈老家中大气雅净,古典家具和名人字画使卜元惊叹不已。沈老的高雅风度、丰富阅历和幽默谈吐使卜元受益匪浅。沈老告诉卜元,客厅里的一幅画儿已挂了多年,还没有来得及换。卜元自告奋勇:“我给您画一幅,行吗?”
沈老惊讶卜元的收藏知识,更惊讶他会绘画,从心眼里开始喜欢这个小老乡了。沈粹缜是沈寿的侄女,14岁时离开了家乡吴县来南通女红传习所学习刺绣与绘画,用她的话说:“我整整喝了近二十年的濠河水。”她视南通为第二故乡,所以认卜元为小老乡。
卜元回通后,竭尽全力,用心给沈老画了一幅《青松秀色》,象征沈老的健康长寿、青春永驻。沈老看到画很是喜欢,马上请卜元把旧画取下,把新画挂起来。于是,一来二往,两人像家人一样常来常往。沈老隔三差五地叫秘书打电话请卜元去玩,听听家乡的趣闻逸事和发展变化,喜欢和卜元唠唠家常,谈谈过去。更有两人所共同关心的事业――建立沈寿艺术馆。
所以,邹家华感谢卜元,一是感谢卜元给年老的母亲带来欢乐。弥补了自己长年不在母亲身边的遗憾。二是感谢卜元为母亲的回忆所作的笔录;三是感谢卜元为建立沈寿艺术馆所花的心血。
有一次,沈老叮嘱卜元说:“你会绘画,又懂收藏,更懂沈寿,把沈寿艺术馆交给你办我放心。你答应我吗?”
“您放心,我一定办好!”卜元坚定地说。男儿一诺千金,卜元在沈寿艺术馆一干就是二十多年。为申报核批、建馆用房、筹募资金,卜元磨破了嘴皮,跑断了腿。整整七年,可谓好事多磨。建馆初期,馆内空空如也。沈老先生立即给予极大的支持,把珍藏多年的沈寿亲手绣制的绣品――《马头》和其他一批珍品献给了沈寿艺术馆。卜元四处求讨、全力收集,甚至把自己家里的红木家具也搬了过来。艺术馆作为文化事业单位是自收自支的,收入不多,但支出却很大,单职工的工资就够卜元费脑筋了。卜元不但有时自己掏腰包给职工发工资,有时还拿钱给馆里买收藏品。在卜元的苦心经营下,沈寿艺术馆渐成规模,影响日盛。
胡耀邦提倡讲真话
卜元通过陪沈老散步,有缘结识了许多名人泰斗。有一次遇到刚刚退下不久的上海市委书记芮杏文。卜元向他打了一个招呼:“芮书记,您好!”芮杏文想了想:“小同志,我们在哪里见过?”卜元告诉他:“在文峰饭店,1986年,您陪胡耀邦总书记来南通视察。”
1986年11月16日下午文峰饭店5号楼。胡耀邦听了南通市领导的汇报后,应市领导的请求,为南通作“面向世界”和“扬子第一窗口”的题词。当时的市委书记朱剑知道总书记博学,喜欢文房四宝,特调卜元作为接待人员,负责笔墨纸砚。抱着对总书记的敬重之情,卜元把自己最心爱的收藏之物――乾隆年制古砚拿来给总书记用墨。胡耀绑在写“扬子第一窗口”的“窗”时,少了一个“八”,大家都没有做声。站在一旁的卜元忍不住了,走向前指出说:“‘窗’字是不是写错了。”满座皆惊,鸦雀无声。胡耀邦环视了一下大家,对卜元赞许地点点头:“还是你这个小家伙敢说真话。”说完,就把原来的撕掉,重新写了一张。现在流传在世的“扬子第一窗口”就是后来写的。
卜元那时三十出头,援藏三年回来不久。慈父的严教,父辈朋友影响、西藏之风的熏陶,造就了他率真的天性。
李源潮自任“讲解员”
沈寿艺术馆是事业单位,仅有两个编制,卜元既是馆长,又是接待员、讲解员、推销员,忙得不亦乐乎。
2003年11月,时任江苏省委书记的李源潮来沈寿艺术馆参观。在《耶稣像》绣像前,卜元如数家珍地讲解起来:“沈绣是苏绣的一个分支,是在苏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块瑰宝,一朵奇葩……”
李源潮认真地听着,不时地询问着:“绣这幅画需多长时间?用的什么针法?”
卜元回答说:“沈寿用了三年的时间,创作了《耶稣像》,当时价值一万美金,在旧金山太平洋国际展览会上被评为一等奖。沈寿的名字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