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宸翰与书坛流风(下)
(接上期)3、中书舍人的书法
宫廷政务和宫廷生活方面的书写工作主要由宫廷内部专职人员担任,即中书舍人担任,虽然地位和品级都很低下,一切书写事务都照章奉命行使,但从他们的工作性质和地域范围,都可称作是皇帝的近侍臣僚。从明代官职组成结构分析,中书舍人一职主要来自于五个方面:
一是荐授。即被推荐而授予的中书舍人。明朝初立,宫廷急需各个方面的人才,其中包括书写人才,如何乔远的《名山藏》讲到:“陈性善工楷书,洪武时召书御前,称上意,赐酒留禁中。”这种情况恐怕不仅仅是在“御前”发现书法人才,而是经臣下推荐而来到“御前”。在洪武时期,像这样推荐而做中书舍人的很多,如奉化的胡廷铉也是被推荐召至朝廷,朱元璋命当时的书法家詹孟举与他各写《千字文》一本,因书法超过詹氏而被授予中书舍人。这种缺乏人才的现象不仅是在洪武时期,实际上,永乐以后的各个时期都有直接推举而授予中书舍人的现象。如永乐以后善于写篆书的程南云和善于绘画的王绂等等都是以能书被推荐而授予中书舍人的。《翰林记?真草篆隶》卷十九记载:“国初令能书之士,专隶中书科,授以中书舍人。”
二是选授。即从学生、地方官员中选择出来的,一个渠道是曾经在各地担任一定的职务,因书法的出色表现,而被征入朝廷,拜为中书舍人。如新安詹希原,在洪武初年,被任命为铸印副使,因写得一手好字,而提升为中书舍人。在洪武初年华亭朱芾被征聘为编修、昆山朱吉是被推荐为户科给事中、长洲刘敏授德清知县,但他们都是以善书法而改为中书舍人的。一个渠道是由监生、生儒、布衣等能书者,征入宫中缮写《永乐大典》及各个时期的《实录》,而后授职中书舍人,这种情况在永乐年间不胜枚举。
三是授。皇帝给予大臣的子孙做官的特权待遇,充当中书舍人。这种情况比较复杂。中书舍人是职掌文字书写的,必须具备一定的书写功底才可以充任。如朱元璋身边的开国文臣宋濂之次子宋,《明史?宋濂传》记载:“洪武九年,以濂故,召为中书舍人。”永乐中刘理之子刘素以正书选入翰林供奉,久之,命继父为中书舍人。刘素之子刘良也是以能书授官为中书舍人,成为三世能书的中书舍人。宣德时期沈度的儿子沈藻,以父任为中书舍人。这些子的书法都受父辈书法的影响,即便是子,自身书法功底亦很高深。值得一提的是到了成化、嘉靖时期,在特权待遇的庇护下,子现象极为普遍,中书舍人一职已充斥很多官宦子弟,中书舍人的台阁体书法标准也有所降低,这也是中书舍人的书法从明代初年的昌盛而逐渐走向没落的原因之一。
四是廷授。这里有两种情况:一是经过科举考试,成为进士因为书法写得好而直接授予中书舍人,这部分人多进入中书科,是经过吏部选用的,升迁很快。如洪武时期的进士蹇义、解缙、黄淮,他们都是从考中进士后被任命的。一是考中进士后被选为庶吉士,在翰林院学习三年,经过考试后,书法写得好的授予中书舍人,如永乐时期的高、张益等都以出色的书法授予中书舍人。凡是从进士这一等级以上授予的中书舍人,由于进阶的起点比较高,提拔晋升比较快,因此,在中书舍人位置上的时间也很短。
五是宫廷培养。《翰林记?幼童教习》记载:“凡各处举到幼童,奉旨送本院读书、习字者,月给米食。内阁稽考课业,俟有成效,奏请择用其愿科举出身者听。按奇童被荐入翰林读书中秘书者,始自英宗朝兵部尚书程信之子敏政后。以本院秀才中顺天府乡试第二名,成化丙戌进士及第第二人。继而云南奇童杨一清亦以荐为本院秀才,成化辛卯顺天府乡试高等,明年等进士。成化末崇仁洪钟七岁善书有司以奇童荐,宪宗召见嘉弹,命入翰林充秀才读中秘书,弘治已酉中顺天府乡试第六,明年举进士授中书舍人,时年十八岁。”早在景泰年间的阁老李东阳,在五岁时即能写大字,顺天府以神童荐,被召入内廷。
中书舍人在明朝初年制定的品级,最高为正七品,不久又降为从七品。在归属方面主要区别于选入的标准和所入值的殿阁,因此也存在着等级之分。除宫廷培养的奇童在国子监专门培养外,其他被授予的中书舍人主要选送到中书科,内阁诰敕房和制敕房,文华殿以及武英殿任职。
清代曹家驹在《说梦》中谈到中书舍人在各个殿阁入值的作用时说:“明朝中书舍人之途有三:一曰进士中书科,优闲无事。一曰两殿中书舍人,文华。武英也,专供大内书画之事……一曰内阁中书舍人。即制敕房、诰敕房也。”
梁清远在《雕邱杂录》中也谈到:“明朝中书有四:一为中书科中书舍人,在中书科掌书写诰敕。三甲进士教授,大臣子孙授,而举人有军功者亦间授焉。一为内阁中书,则在内阁制诰、诰敕两房办事。其监生、译字生考授者,职书写诰敕及滕拟旨,加衔可至太卿,而外升者少。举人考授者则代阁臣撰拟,三年满升各部主事。一为文华殿中书,则专职书写匾额、对联之类。纳粟者多,而考授者少。一为武英殿中书,则专职图绘,内臣得而统属之,纳粟者愈多,而考授者愈少矣。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