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州窑系诸窑概况.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磁州窑系诸窑概况   随着“窑系”概念在古陶瓷学界的运用,磁州窑以其发现早且窑址考古成果多,遂有“磁州窑系”之称。磁州窑系泛指以磁州窑为中心,河北、河南、山西、山东等省宋元时期生产化妆白瓷、彩绘瓷和化妆土剔刻花装饰瓷器的民间窑场。近年来,不少学者对“窑系”和“磁州窑系”概念提出了辩驳,也激发了民间瓷友对“磁州窑系”的争论。在目前还没有比这更科学的学术表述方式的情况下,“磁州窑系”仍不失为宋元北方民窑最为适用的概念。以下介绍“磁州窑系”其他重要窑场的概况。      1.修武当阳峪窑   位于河南修武县城西北22公里、太行山南麓的西村乡当阳峪村,遗址东西长约2000米,南北宽约1000米。20世纪30年代,在焦作煤矿任职的英国人R.w.Swallow曾调查过当阳峪窑址;20世纪50年代陈万里先生在窑址发现了一通北宋崇宁四年(1105年)《德应侯百灵翁之庙记》碑刻,碑文说明了创建窑神庙的原因及其与耀州窑的关系。及其该窑产品以白釉为主,酱釉次之,黑釉、褐釉、绞胎、绞釉、三彩、绿釉等较为少见,造型有碗、盘、钵、罐、灯、壶、花瓶、瓷枕等。白底釉下彩绘划花是当阳峪窑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以纹饰流利洒脱而为人们所赞誉,又以强烈的黑白对比而独具一格,装饰之美居“磁州窑系”诸窑同类产品之上。当阳峪窑还以绞胎、绞釉称奇。宋金“釉下绞彩”瓷以当阳峪窑一带的产品最为丰富、精美,具有天然不琢、变化莫测的图案效果,造型有玉壶春瓶、花口瓶、带座瓶、碗、盘、炉、盒、罐、水注、水盂等。陈万里1954年在《论当阳峪窑》一文中曾指出:“我以为在黄河以北的宋瓷中,除了曲阳之定,临汝之汝外,没有一处足以与当阳相媲美。磁州的冶子窑以及安阳的观台窑终逊当阳一筹。”日本的小山富士夫也说“在北宋,没有像修武窑那样富有变化,纹样优秀、色彩丰富的窑”。根据当地人士考察,以当阳峪窑为中心,包括周边的柏山窑、西王封窑、狮涧窑等应属一个窑群。由于对当阳峪窑址一直缺少系统的考古发掘,许多问题有待深入探讨。      2.鹤壁集窑   位于河南鹤壁市北10公里的鹤壁集西部,处于?h(you)河两岸陈家、曹家、龙家、李家、邓家之间的广阔地带,面积84万平方米。当地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重修柏灵桥碑记》载:“邑西山下有五色土焉,可以陶,经火烧,晶莹发亮,邑西之人,借以养生者,不啻数万家。”1952年陈万里先生发表《调查平原河北二省古瓷窑报告》首次披露了鹤壁集窑。      该窑创始于唐,经五代、北宋、金,终于元。唐至五代产品主要有白釉碗、注子、黑釉瓶、白釉凸弦纹罐等。入宋以后烧制品种较多,有磁州窑类型的白地黑花,白釉刻花、划花、剔花,褐釉划花及加彩器等,题材内容丰富,有婴戏、人物、龙凤、喜鹊、鸳鸯、雁、鹤、鱼、鸭、鹿等,构图简练,富有生活气息;器表或器内还书、刻、印有姓氏、诗文、吉祥语等各种题款。白底绘黑花多加褐彩,与磁州、当阳峪、扒村等窑大同小异。鹤壁集窑址中一种褐黄釉折沿大盆发现较多,盆里施褐黄釉,外施黑釉,器里刻划游鹅、莲花荷叶、草间奔兔等纹饰,在纹内敷一层薄薄的白化妆土,然后施釉,在深褐色地上拖出褐黄色纹样,具有特殊风格,而不见于其他瓷窑。鹤壁集窑还烧制定窑风格的印花白瓷,黑釉瓷、钧瓷等。除生活用器外,鹤壁集窑址还出土有俑、马、羊、狗、猴、鸭、龟、狮子等小瓷塑及吹哨、铃铛、象棋、围棋、色子。      3.禹州扒村窑      位于河南禹州市西北13公里的浅井乡扒村,窑址东起龙母奶奶庙,西至虎头山下,北起扒村村北高地下,横跨扒村河,南到花果岗坳,总面积达170多万平方米。1950年陈万里先生来禹州调查时发现扒村窑,在《禹州之行》一文中公布后,一些专家多次来此考察,民国《禹县志?山志》载有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张克己为东张镇(今扒村)柏灵翁庙撰写的碑记:“所居之民皆以烧造瓷器为业,乃所谓凝土以为器者,其所由来远矣。是镇金国末年最为繁荣,人稠物充,几有万室,市井骈阗,不减城邑。逮壬辰(1232年)兵烬之余,百不存一……”   扒村窑流传器物很多,以白底黑花装饰为主,其次翠青底绘黑花、白釉、黑釉、宋三彩、红绿彩等时有发现。窑址采集到的标本有白釉、白底刻花、白底黑花、褐底黑花、绿釉黑花、黄釉黑花、白底划花、绿釉划花、黄釉划花、绞胎、绞釉、绞釉画花、孔雀蓝釉、黑釉刻花、黑釉酱彩、黑釉堆线、绿釉、黄釉、宋三彩、红绿彩、钧瓷、青瓷等,碗、盆居多,其次为瓶、枕、盘、壶、罐、炉、盅和人物塑像及各种动物玩具。一种折沿大盆在遗址里散布较多,又见于距此不远的白沙宋墓壁画。此大盆既可供妇女梳洗,又可供厨房洗菜洗碗,用途多种多样,需求量自然很大,为扒村窑的特色器型。扒村窑瓷器胎质疏松,釉面不甚结实,容易发生小疵或失亮、剥落现象。白地黑花瓷器釉调鲜明,对比强烈,有的达到了白如雪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