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视觉传达的形象符号解读中国文学的文字情结
[摘要]文学审美观对视觉传达设计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力。文学中的道德元素。中国文学中崇尚自然的理念以及在表现形式上的虚实等,均对视觉传达设计产生着影响。想象力,作为艺术创作的核心,不仅是文学,也是视觉传达设计的核心。而汉字,也已成为视觉传达设计中的重要元素。
[关键词]文学;艺术;审美;视觉传达设计;表现
一、文学与艺术的相互关系
文学与艺术的关系,是人们在建构文学理论体系和艺术学学科体系时都无法避开的理论课题,也是比较艺术学、艺术类型学等艺术学科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无论是在文学理论中还是在一般艺术理论中,都十分重要。
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艺术的一个特殊的门类。几乎所有的辞典和美学、艺术概论、文学概论一类的教科书都是这样告诉我们的。按照这样的规定,文学就是隶属于艺术这个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而艺术则是文学的上位概论。就是说,文学与艺术有一种从属与包含的关系:文学从属于艺术,而艺术包含文学于自身系统之内。
我们之所以主张将古代的文学理论与音乐、书法、绘画、戏曲等艺术理论放在一起研究,是因为古人原本就是这么做的。他们从来就没有将这些文学、艺术形式真正地分开过,而自始至终将文学、艺术看做一个整体。只要翻开中国古代的文化历史典籍,随处都能够发现文学、艺术同根同源的证据。
二、文学审美观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启示
著名的美学理论家宗白华先生指出:“文学是民族的表征,是一种社会活动留在纸上的影子。”。他认为艺术的价值表现为:1,形式的价值,即“美的价值”;2,描写的价值,即“真的价值”;3启示的价值。这个观点表述了对艺术内容、形式两方面真、善、美的价值取向。
中国古代文学真实地记载和反映了中华民族生存、劳动、爱情、斗争以及民情、风俗、礼仪的方方面面,保留了许多珍贵的历史资料,可以看做中华民族发展的缩影。这是它的“真”的价值。
美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可以塑造一系列人物形象,而这些形象表现了各个历史阶段的思想意识和社会风貌。如神话传说中的女娲、大禹,他们的形象以及精神在中国文化中具有不朽的魅力,至今在各种艺术设计中仍在表现。中国古代文学有着显著的“文以载道”的特点,以诗文为教化手段的文学功用是古代中国最重要的文学观念,它的启示价值也体现在多方面。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还崇尚“自然”之美为理想之美。老子《道德经》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是说人、地、天中的一切都以自然的状态为规则。哲学家、文学家庄子则进一步把它普遍化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这一“大美”的具体体现。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正是通过“自然”这一终极价值,把审美对象的领域无限地扩展到存在的一切,为艺术设计提供了无限的表现对象和超出日常审美的超越标准。比如有些表现仁人志士内容的封面设计作品,多用名山大川、青松波涛作为设计背景,来表现其英雄气概;有些书籍封面设计则多用名人山水画作为设计背景,以此表现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国文学的另一种审美观是“空白”。唐代司空图于《二十四诗品》中提倡诗歌创作“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不着一字,固然是不可能的,但以极少的字,留下大量的“空白”为读者开拓广阔的联想天地,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审美方法。贺敬之的《放声歌唱》:五月――麦浪/八月――海浪/桃花――南方/雪花――北方。全诗仅16个字,却表现了在广袤的祖国大地上,从南到北,从大海到高山,春光烂漫,雪花飞舞,麦浪翻滚,钢花四溅,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中国古典诗词的跳跃、联想,留下的空间,正似画中的空白,不是有待填充的背景,而是有意义的空间组织,这种审美观也被广泛应用到艺术设计之中。如2008年奥运会会徽设计中,“京”字占3/5留下了2/5的空白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的空间,整体设计似字非字,似画非画,融字于画,寓画于字;笔画之间,舞姿翩翩;舞韵之中,笔墨纵情;静中有动,动中有静。这一切既浓缩了我国古代印章,由字而画的发展轨迹,又使得“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积聚了大量的历史信息和丰富的文化精髓。
三、文学的表现形式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
文学一直被人们尊为生活的教科书,文学作品也为人们提供了一片广阔的自由审美天地。“优秀的文学作品都高度融合了艺术家对人类社会、自然、人生的深奥底蕴的观照和领悟,记下了人生的欢乐和痛苦,显出了生命追求的坎坷、多难。鉴赏者在作品中能感受到一种生命的活力,能够显示出生命与情感的流动与起伏,自觉地观照人自身的生命活动。”。
文学创作中,“想象”是创造的枢纽,因为“想象”是一种超前反映,它能在知识不完备、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跳过”某些一时难以越过的思维阶段,设想出某种符合主体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