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建国初期内地电影音乐的创作特征
摘要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的电影创作也如火如荼地展开,当时中国内地电影音乐发展的历程以民族化、历史化、学习化的大趋势逐渐前进。而在这样的趋势下涌现了许多优秀的、至今使入耳熟能详的经典的歌曲和配乐。本文围绕解放初期中国内地电影音乐发展的特点及历史化等问题对中国电影音乐展开研究和探讨,以引起人们对这一时期电影音乐的关注。
关键词 电影;民族;配乐;技术;发展
一、前言
从解放到“文革”前是中国电影音乐创作的一个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由于时局稳定,国家经济发展很快,电影事业也空前繁荣。这一时期产生了大量优秀且蜚声海外的电影作品。同时作为电影艺术的一部分,电影音乐创作以党中央关于文艺创作上“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要求为指导,电影音乐创作的主要特征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特征。随着长春、北京、上海三个电影制片厂的成立,电影乐团的相继建立,为电影音乐创作创造了客观的条件,为电影音乐创作方面取得可喜的成就奠定了一定基础。笔者就这一时期电影音乐创作上的特点及形成原因加以阐述,为广大电影爱好者提供探讨。
二、时代背景
进入上个世纪50年代后期,随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文艺高潮的到来,电影音乐与电影也随之一同进入中国文艺的兴盛时期,电影音乐也取得了更为自由的发展空间。特别是1953年以后,中央电影局音乐处一方面选派大批干部出国学习;另一方面组织了为期一年半的作曲干部训练班,由有丰富电影音乐创作经验的电影音乐作曲家王云阶、雷振邦等教授专业课,李焕之、杨荫浏等教授音乐理论和音乐史。培训班还观摩了国内外的影片,研究电影音乐创作经验,这个训练班的学员在新中国的电影音乐创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由于当时中国和前苏联关系非常密切,中国电影音乐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在当时的电影音乐中不难看到有前苏联电影音乐的影子。这一时期还有一个重大政治背景,就是以粉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侵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为背景而涌现出一批有关抗美援朝的优秀电影作品。这些都促使中国的电影音乐创作更加成熟起来。
三、电影音乐创作的特点
1 器乐电影音乐的出现
电影音乐在20世纪30年代单一的电影歌曲的基础上出现了器乐电影音乐创作。出现了如:《林则徐》《甲午风云》,《早春二月》等等以器乐音乐来表现情绪的影片。如影片《林则徐》,作曲家运用民族管弦乐的交响性和民乐的古朴厚重参与渲染场面气氛,表现影片的情节叙事,为电影音乐开创了新的艺术视野。《甲午风云》中琵琶演奏的古曲《十面埋伏》表现了主人公的复杂的内心世界,刻画了人物性格,特别是影片中对海战的描写,主人公面对敌人侵略视死如归的战斗精神。影片《小兵张嘎》中奶奶牺牲时,民族管弦乐以浑厚的音色奏响的河北民间音调,影片中对日寇的满腔气愤一下从音乐中爆发而出。《地道战》中老忠叔深夜发现日寇偷袭快速奔跑敲钟时的音乐,高亢激昂的板胡音调把紧张的影片节奏与故事情节有机串联起来,仿佛是即将拉响的导火线。又如这个时期交响乐式的影片音乐也比较突出,如《早春二月》的音乐就是当中的代表。这给后来的影片闯出了以器乐音乐表现情节情绪的路子。
2 音乐剧、新歌剧的电影出现
这一时期出现了广大民众非常喜欢的音乐片式的电影,如《五朵金花》《刘三姐》《冰山上的来客》《白毛女》《蝴蝶泉边》等等。《五朵金花》是一部民歌式的影片:片中的大量民族歌曲和音乐为影片的喜剧性增添了不少幽默诙谐的色彩效果,其中许多情歌的对唱还饱含了丰富的诗情画意。在影片音乐与影片的结构中《刘三姐》《白毛女》都把音乐融入到影片中,前者出自广西彩调,后者出自新歌剧,两者都较好地保留了原作音乐的优点,但前者在保持原作基础上跳出了彩调的约束,调动电影音乐的表现力,使影片中优美的歌声与桂林山水相得益彰,达到了水乳交融的美学境界。
3 片中歌曲表现形式更广泛
影片中的歌曲大都为影片而作,也采用流行和历史歌曲作为配乐,但它们不是以主题歌曲面目出现,也不全是以独唱的形式出现。如《战火中的青春》所用的《战斗进行曲》,影片中并没有采用片中人物演唱,而是采用合唱队的配音演唱。
电影音乐在解放初期,交响乐、民族乐并存,主题歌曲已摆脱每部电影必有一歌的模式,影片音乐的表现力取得了自主的地位,同时主题歌曲也仍占有一定的位置。整个“十七年”的电影展现了一片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影片音乐也呈现了一派百花齐放的局面。而进入十年的浩劫后,电影音乐和电影同样坠入中国历史上的文化低谷,直到拨乱反正后电影的重新复苏,电影音乐也才随之步入新的时代。
4 音乐创作更具有专业性
1953年以后,中央电影局音乐处一方面选派大批音乐骨干出国学习;另一方面组织了为期一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