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千文万华 异彩纷呈
我国漆工艺已有7000年的历史,到了西汉时期,漆工艺步入黄金时代,彩绘、镶嵌、金银铜饫等技法均已使用。魏晋南北朝至唐代,青瓷逐渐取代了漆器在日常生活用品中的地位,漆器制作继而转向工艺品方向,各种工艺技法相继问世。随着唐代雕漆的出现,螺钿漆器的发展,充分显示了螺钿漆器自身所具有的美感和极高的艺术价值。明清时期漆工艺空前发展,装饰技法达到了漆工艺史上前所未有的繁荣,可谓“千文万华,纷然不可胜识”。
旅顺博物馆馆藏漆器百余件,主要以明清漆器为主。其来源广泛,主要是通过上级拨交、民间征集等途径收集到的。1954年至1959年,国家文物局指示北京故宫博物院向旅顺博物馆调拨珍贵的宫廷文物200余件,其中包括一定数量的明清宫廷漆器。在此基础上,又多方收集民间漆器文物,形成了漆器收藏的现有规模。
近日,旅顺博物馆从馆藏百余件漆器中遴选出部分精品,推出“明清漆器精品展”。其中以雕漆为主,此外还有螺钿、填漆、描金、戗金等类别(图一)。
明清时期常见的漆器可分为一色漆器、罩漆、彩绘、描金、填漆、堆漆、雕填、螺钿、犀皮、剔红、剔犀、款彩、戗金、百宝嵌共14类。明清漆器的主要特点是十多种髹饰方法的结合,它富于变化,绚丽多姿,超过以往任何时期。装饰题材异常广泛,常见的题材有花卉、鱼虫、鸟禽、翔凤、云龙、山水人物、神话传说以及寓意吉祥长寿等内容。
秀丽典雅、色泽鲜艳的
明清剔红漆器
1、明代剔红漆器
剔红,即雕红漆,属于雕漆的范畴。始于唐代,制作方法是以红漆在胎骨上一层层髹涂,每涂一层必须阴干,如此反复直至数十层,然后在其上面雕刻花纹图案。高濂《燕闲清赏笺》称明代果园厂的作品“漆朱三十六遍为足”,由此可见剔红在雕漆中的重要地位。剔红漆器在明代永乐、宣德时期达到高峰。
明永乐剔红牡丹圆盒(图二),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口直径18.7厘米,高6.4厘米。此盒呈圆形,平盖,木胎,子母口扣接。通体髹红漆,漆层较厚。盖面雕五朵盛开的牡丹花,问缀以花蕾、枝叶;外壁装饰牡丹、月季、菊花等图案。盒内及底部髹黑色光漆,底部边缘针划“大明永乐年制”单行款。此器造型秀美,色漆光亮。有条不紊的布局章法与精细严谨的工艺,充分表现永乐时期高超的制作水平。
明代永乐时期的剔红漆器,堆漆肥厚,刀工圆润丰腴。花卉禽鸟,云龙缠莲,往往密不见地。或稍露空隙,而无地可容锦纹。更有同一花卉,双层重叠,各自成章,穿枝过梗,或显或藏,耐人赏析,构图之精,令人叹服;山水人物,多分刻天、地、水三种锦地;盘盒周匝,或雕仰俯四季花,或雕香草边,浑厚工巧,兼而有之。
永乐朝三次赏赐日本国王的礼物中,都有剔红器。经过官方的赏赐及商品的输出,元、明雕漆对日本的髹饰工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剔红花卉纹圆盒(图三),明代(L368――1644年),口直径6.43厘米,高2.8厘米。此盒为圆形,启盖始分上下。通体髹红漆,盒内髹黑光漆。盒面上一支三朵盛开的花卉旁衬托着含苞待放的花蕾,在繁茂的枝叶映衬下铺满整个盒面。这件剔红圆盒漆色光亮温莹,刀法深峻圆润,雕工精细,堪称佳作。
明剔红荔枝纹圆盒(图四),口直径7.49厘米,高3.625厘米。此盒为圆形,子母口扣接。通体髹红漆,盒内髹黑光漆。盖面中心满雕荔枝,叶茂果丰,在果实上雕不同的锦纹以突出其立体效果;器壁满雕折枝花卉,花筋叶脉清晰生动。此盒漆层肥厚,刀工圆熟、枝叶翻卷自如。
明剔红凤凰牡丹长方几(图五),长4l厘米,宽28.7厘米,高13.5厘米。此几案面呈长方形,束腰、鼓牙、弓形腿,外圈足。通体髹红漆,案面以盛开的牡丹花衬底,上压一双凤凰在花丛中展示飞翔、嬉戏,凤凰全身剔刻出细若刷丝的羽毛;牙面、腿足上满饰花卉。此几刻工精细,漆面磨光圆润,是明代剔红漆器中的精美之作。
2、清代剔红漆器
清代剔红漆器颜色较明代鲜红而色滞,图案纹饰也更加丰富多彩,除继承明代的山水人物、云龙翔风及花卉鸟虫图案外,又涌现出波涛中的鱼、龙、海兽等图案;尤其是乾隆皇帝雅好古器,以至复古仿古器大盛,因而推动了崇古好古之癖和制伪之风的盛行。器形多模仿瓷、玉器以及古青铜器造型;花纹多在满刻的锦纹地上加刻诗文词句。
乾隆款剔红云龙纹圆盒(图六),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口直径15.4厘米,高7.2厘米。此盒为圆形,通体髹红漆,漆层较厚。圆盒上、下图案一致,在厚达数十层的红漆上剔刻云龙纹。苍龙双目圆睁,须发飞动,身驱翻腾。波涛剔刻成无数的旋涡状,似被龙搅动所致,极富动感。盒内髹黑色漆,内底中心刀刻填金楷书“大清乾隆年制”三行直款,盖里中心刀刻填金“云龙宝盒”双行器名。清代乾隆时期漆器以上下对应款为佳,此器对研究清乾隆年间剔红工艺有重要的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