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乾陵陪葬墓壁画赏析
唐代厚葬之风盛行,皇室和各级官僚修筑高坟大墓,并在墓室内绘制期望墓主人永远享有的豪华生活内容的壁画。这些壁画大异于敦煌壁画,很少宗教气息,而着重于现实生活的描绘,体现了写实的特点。
乾陵陪葬墓室里的壁画总计已发掘出1200多平方米。大多陪葬墓的壁画几乎布满了墓道和前后墓室的四壁及顶部,进入墓道仿佛到了一个地下画廊。壁画内容丰富,重点反映封建皇宫内的现实生活,与宋以后脱离现实的文人画迥然不同。
永泰公主墓入口处以飞腾于流云中的青龙和白虎为首,后面紧随一组威武雄壮的仪卫队伍。左青龙、右白虎在这里不仅是吉祥的象征,而且还表示方位。
仪仗出行图是唐墓壁画的重要题材。永泰公主墓东西两壁分别绘有30人的步行仪仗队,以东壁为例,仪卫分为5组,每组6人。这种仪卫形式可能是模仿皇后仪仗中之诸卫,而超越了公主一级的仪仗制度。永泰公主遗骨于神龙二:年(706年)由洛阳迁来陪葬乾陵,时其父李显已复位,因此在埋葬时格外优厚地实施了“号墓为陵”的葬制。前墓室东西两壁的宫女图久享盛名,为人称道。整个画面绘有30个面色红润、身着宫装的妇女,其中以东壁南侧的一幅宫女图最为精彩(图1)。左起第一人双手托着披巾,挺胸趋步,姿态雍容华贵;嗣后宫女面相和神态各异,服饰与发式不同,分别捧盘、执杯、秉烛、抱物、持扇或拂尘,由9人组成徐徐行进的队列。这是一些站立人物的排列,作者巧妙地在同一空间中将人物作正、背、转、侧的前后穿插,使她们左顾右盼,相互呼应。整个画面显得丰富而有变化,又从不同角度画出人物默颔、凝视等神态,表现了宫廷婢仆所特有的端庄、拘谨、豪华而美艳的外貌与心理特点。虽然所绘只是一群宫女,但画家还是通过美的构图,使美女如云,娇艳动人。她们如今天的模特表演一般莲步轻移,婀娜多姿,使黑暗的墓室流光溢彩。端杯侍女头梳螺髻,面颊丰润,蛾眉朱唇,纱巾披绕双肩,长裙曳地,“s”形的窈窕身姿,双手托高足杯,显出柔美的体形曲线,神彩奕奕,风韵殊绝。
墓室圆顶呈现天象,绘有日、月、星、辰,一轮红日冉冉升腾,下边衬托着连绵不断的群山和波涛汹涌的大海,红日内挺立着一只三足乌;西面一轮清辉冷艳的明月高挂太空,月内隐约可见“桂树蟾宫”“玉兔捣药”“嫦娥起舞”“吴刚酿酒”,给人以无尽的遐思。在淡青色的顶部,还绘有许多小白点,表现宇宙星辰。下方以法地,四周绘有立柱、斗拱,体现了古代人们的“天圆地方”之说。
在懿德太子墓,青龙、白虎北边绘有两幅阙楼仪仗图壁画(图4),其阙楼宏伟高大,为三出阙(一母阙、二子阙),是阙中等级最高的一种,表现出封建帝王的至尊,也是阙这种建筑发展到唐代的真实图像,阙楼由屋顶、屋身、平座、墩台组成。此壁画是我国建筑史方面的重大发现之一。紧接着是仪仗队。此画以浓艳的色彩和工整的线描,表现出太子大朝时的仪仗场面。画上的将士身着盔甲、战袍,旌旗猎猎,鼓角阵阵,作行进状,整个队伍分为步队、骑队、车队三个部分,气势雄壮,场面博大,洋溢着激昂的气氛。作为阙楼仪仗图背景的城墙,构筑精细,可看清女墙、马面等,并陪衬以远山,上植松柏,在唐墓壁画中实属罕见。
在第一过洞东西壁上,各绘有4只神骏英武的豹子及牵豹武士穿行在山林间。武士们身穿黄袍,脚蹬长靴,左手牵豹,其中两人的腰际还带有铁抓,当为驯豹工具。豹子朝前警望,跨步疾走,长尾斜垂,给人一种凶猛桀骜之感,但驯豹人则显得悠然自信。这就是有名的《八豹图》。
在第一、二天井的东西壁上,绘有大型列戟图。每图四架列戟,每架12杆,戟头下有虎头小幡,幡下面有红、绿、黄各色彩带。戟架前立两排仪仗队,每队12人。唐代的列戟制度,表示爵位高低,48杆戟的仪仗,在陕西境内还是首次发现,属帝王使用的仪卫。
狩猎活动在唐代贵族中非常盛行,酒足饭饱之余,他们常游猎山林。绘于章怀太子墓墓道东边的《狩猎出行图》,画面上以古树青山为背景,由40多人马和两只骆驼组成。前面有四匹奔马为先导,在一手持旌旗的骑者后面,数十骑人马前呼后拥,中间一骑高头白马的人物,神情严肃自若,可能是出行中的主人。这些强悍的猎手佩弓带箭,架鹰携犬,气氛热烈,景象雄阔,生动地反映出墓主人出行的煊赫。
马球,也称波罗球,从波斯传入中国,后又东传日本、朝鲜等地。马球运动在唐代非常盛行,是王公贵族喜爱的一项活动。出土于章怀太子墓的《打马球图》(图3),气势壮阔,共有20多骑人马,骑马者均戴幞头,腰间束带,着黑靴。最前面一个,勒缰跃马,迅疾反转,举杖欲击飞球。其他几人驱马腾空,向前拼争。其后数十人乘马纵横驰骋,穿行在古树青山之间。画面以特有的语汇图其形,传其声,以激烈的气氛逼真地再现了1000多年前马球运动的盛况。
章怀太子墓的《观鸟扑蝉图》(图2),则反映了宫廷生活中的一个游园场景。一雍容华贵的妇人,一手挽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