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朱熹对《诗经》之人伦情感阐释.docVIP

浅议朱熹对《诗经》之人伦情感阐释.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议朱熹对《诗经》之人伦情感阐释    摘要: 人伦情感是《诗经》所反映的一个重要内容,历代《诗经》注释者对此颇为关注和重视。宋代大学者朱熹在其《诗集传》中亦多有涉略。本文专就朱熹《诗集传》一书进行剖析并加以解说,探寻朱熹对于《诗经》人伦诗的相关阐释状况,发见朱氏的人伦情感观念。   关键词:《诗经》人伦诗;朱熹;人伦情感阐释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11(2009)02-001-03   作者:邓声国,江西井冈山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江西,吉安,343009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以质朴而形象的语言写出了上古时代的浓浓深情,体现出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敬妇爱的人伦理想,并以极其丰富的生活内容和广泛地创作题材向我们展示了远古社会的历史风貌。如此之杰出的诗歌总集,引起后人特别是学者们的注意,其中最有名的朱熹便是其中之一。本论文专就朱熹《诗集传》一书进行剖析,探寻朱熹对《诗经》中有关人伦诗的相关阐释理论。       一、朱熹对夫妇人伦诗歌的阐释      夫妇人伦是周人的首重之情。《易传》云:“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从只有“男女”观念发展到具有“夫妇”观念,乃是人类从自然人进化为社会人的标志。新婚,是男女生活中幸福的起点,是人生的终生大事;男女两性的结合组成家庭,由此衍生出父子、兄弟之家庭伦理亲情关系。《诗经》以《关雎》为首,即含有敦厚夫妇之意思,《诗大序》云:“风天下而正夫妇。”有夫妇始有人伦,夫妇人伦乃是人伦礼仪中极其重要的一环,正如《礼记?内则》所云:“礼始于谨夫妇”。《诗经》中有关夫妇人伦一类的诗歌,其诗包含的人伦关系较为复杂,最具有典型性的有以下两种,现就《诗集传》中对这种夫妇人伦的解释状况略作如下探讨说明。   (一)夫妇之间恩爱有加   “丈夫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孟子?滕文公》)《诗经》以《关雎》为始篇,足见其对夫妇人伦的重视。朱熹继承了孔子的观点,即:“《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愚谓此言为此诗者,得其性情之正,声气之和也。盖德如雎鸠,挚而有别,则见后妃性情之正,固可以见其一端矣。”[1]他不仅肯定了夫妇之间平等相待,互相尊重,而且颂扬该诗作者道:“则诗人性情之正,又可以见其全体也。”   《郑风?女曰鸡鸣》一诗,描绘了一段幸福甜蜜的夫妻生活场景:“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子兴视夜,明星有烂。将翱将翔,弋凫与雁。弋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此诗通过夫妇间的一问一答,夫唱妇随之韵跃然而生,其中既有妻子对丈夫的关系体贴,又有丈夫对妻子的真情的回报。全诗洋溢着一种其乐融融的和谐与幸福,可谓切中肯綮。有鉴于此,朱熹认为此诗乃是述贤夫妇相警戒之词:“此诗人述贤夫妇相警戒之词。言女曰鸡鸣,以警其夫,而士曰昧旦,则不止于鸡鸣矣。妇人又语其夫曰,若是则子可以起而视夜之如何,意者明星已出而烂,则当翱翔而往,弋取凫雁而归矣。其相与警戒之言如此,则不留于宴昵之私可知矣。”他就诗论诗,将此诗歌定论为贤夫妇相警戒之辞,肯定了诗中男女是夫妇关系,且用一“贤”字,真切道出了他们之间的恩爱情深。    考之《毛诗序》:“刺不说德也。陈古义以刺今,不说德而好色也。”该说仅仅是站在历史的角度,揭示出《女曰鸡鸣》的社会功能,这显得太过于功利而且穿凿。今人闻一多的《风诗类钞》则又是另一种解释:“《女曰鸡鸣》,乐新婚也。”[2]闻一多认为此诗是新婚之诗,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却有失偏颇,难以概括全篇。相比之下,朱熹则更加全面,他不仅肯定了诗歌中贤夫妇的相互警戒之举,而且字里行间表了自己对这对贤夫妇的赞美之情,他虽然没有明说《女曰鸡鸣》的社会教化作用,却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警醒后人细加揣摩和品味。   (二)两地相思之苦   一首《豳风?东山》,道尽了征夫望女的相思之苦:“我徂东山,????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蒙。我东曰归,我心西悲。制彼裳衣,勿士行枚。??者?,?A在桑野。敦彼独宿,亦在车下。我徂东山,????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蒙。果?I之实,亦施于宇。伊威在室,?D蛸在户。町??鹿场,熠耀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怀也。我徂东山,????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蒙。鹳鸣于垤,妇叹于室。洒扫穹窒,我征聿至。有敦瓜苦,?A在栗薪。自我不见,于今三年。我徂东山,????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蒙。仓庚于飞,熠耀其羽。之子于归,皇驳其马。亲结其缡,九十其仪。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此诗《诗序》言:“《东山》,周公东征也。周公东征,三年而归,劳归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