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张红春书法的魅力
张红春,陕西省文史馆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书协副主席、陕西省青年书协副主席、陕西省于右任书法学会副会长。
1995年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书法作品展。作品曾在全国第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全国第三、第四届妇女书法篆刻作品展,首届中国书协会员优秀作品展,全国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书法作品展,全国第二届扇面展,全国千人千作书法精品大展,庆祝建国60周年全国书画大展,兰亭奖及行业书画作品展中参展、获奖。2001年出版《张红春书法作集》(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代表中国书协女书法家出访日本;2005年出版《语言的阁楼张红春书法作品集》(华夏翰墨出版社),并在陕西省美术博物馆举办个展;2006年荣登中国书坛青年“百强榜”;2009年出版《历代手札100通欣赏》(上海书画出版社),并在《书法》杂志连载。2009年、2010年曾为西安城墙南城门书写春联。2009年、2010年参加“书法男女二十家”展。2010年参加中国书协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书法》、《书法》、《书法导报》、《书法报》、《中国报道》、《中国艺术报》、陕西卫视“中国书画名家”栏目等曾作专题介绍。
将张红春书法作品的图片和她的艺术简历逐一看过,确实让我吃了一惊。具有如此娴熟的技术和品格,具有如此高雅迈俗的书法格调,具有如此风流倜傥的雅士情怀的书法作品,竟然出自一位长期在财政系统工作且又生活在陕北高原上的女书家之手,不能不让人感到诧异。诧异之余,在对她的学书历程和作品进行了一番仔细的观察之后,我的感觉,即使置诸全国视野之内,张红春的作品非但在女性书家中堪称一流,跻身于那些书坛名家之中也毫不逊色,而且在整个书坛,她也不让须眉,是属于那些既具有才情又兼具功力且非常有前途的“少数派”书法家之类。
在当代书法界,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丑怪恶札”与艺术之“丑”的分辨,比如以破坏书法法度为指向的民族虚无主义与在经历了技术打磨以后“无法而法”的自由境界的分野,民间书法中“稚拙美”的雅化、提升、借鉴与粗野、粗糙和“乱力怪神”的区别等等。这些问题始终在困扰着当代书坛。就创作主体个人来说,需要的则是理性的判断与谨慎的选择。选择对于多元文化、多元书风共存的当代,尤其对年青作者则显得更为重要。张红春的选择显然是理性的,也是适合的。她在各种审美取向中选择了“二王”一路,这在中国书法谱系中属“大路”,是正局。作为一位青年女子,她没有赶时髦地去寻找“迥异的风景”,而是老老实实地在古代经典中追寻自己的艺术语言。看得出,王羲之、米芾、王铎、于右任,甚至当代的孙晓云,她都心仪过、追摹过,然而,又都在努力地超越着。从这个意义上讲,也许正是他们陕西这波年青人所谓的“智性”吧。看得出,这是一位在书法上颇有灵性的女子,她用笔的轻灵和心境的悠雅闲适,相视莫逆,一种秀外慧中的书卷气息拂面而来。作为一个书家,在情感指向上,她难以忘怀那种曾笼罩过悠长岁月的浓郁的旧日文化氛围,因此,她的作品具有了文化传统韧性的延续和无所不在的表现支撑着她抵达纯美的诗意信念。应该说,这是一种“清风弄水月衔山”似的诗意境界。她想通过这种表达,营造一种让“游客”不忍告别的一处风景。就这个意义,张红春的这种选择无疑是高雅的,富于想像力的。她将对人生,对生活的交映参证,融会贯通,她把对书法,对文学的感悟诠释,超越晤对,都统摄、贯穿、浸润在心灵充分舒展的境界之中,便为自己那份高贵的精神理念寻找到一个坚实可靠的依托。这是一种远离都市喧哗与骚动的宁静自足,也是一种与存在的短促和微妙相抗衡的至大至刚的人性力量。可以说,是这种力量的支持,使她以一种翘望的姿态,渐次完成对目标的迫近或者抵达。
以上是从宏观的方面说,如果具体到张红春书法的某些篇章与细节,她的作品的魅力同样也是感人的。张红春既便选择了柔美一路的小字行书,也远非时下小品习见的细腻甜熟之作,单纯并不单薄,明净绝非清浅,骨子里有一种浑然大气在。艺术的纯粹性拒绝一切多余、芜杂和不和谐的东西。张红春对信札一类自由书写的书法更情有独钟,写来也显得得心应手,潇洒活脱,爽利明快。张红春行草凌厉爽捷,结字婀娜多姿,腾挪互让,分寸把握得恰到好处。由于对王铎涨墨的参悟,对黄宾虹绘画中淡墨使用的会心,她的许多作品都墨彩盎然,耐人品味。也许是出于女性特有的直觉思维的敏感,张红春对不同文词内容,对不同纸张的驾驭,都能做到得心应手,并在不同的心境中,写出各不相同的艺术感觉,或烂漫,或安静,或华滋,或清丽,这对一个青年女书家来说,诚为不易。以她所书《秋水轩尺牍三则》为例,她深得宋元信札看似不经意却很费经营的妙处,写来轻灵自如,干净利落,且随着节秦的起伏涨落,开合有度,酣畅淋漓,毫无拘束之感,优悠而不失法度。
张红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