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五色观及其现代发展
摘 要:木、火、土、金、水配以青、赤、黄、白、黑形成了影响中国数千年的五行五色学说。五色观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上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在各个领域的运用已历史悠久。在各民族,各阶层人们的心目中,五色早已不再是客观自然的物质色,而成了带有普遍意义的象征色,已浸入了某种政治和社会色彩的文化载体,它所包含的内容更丰富,更精彩。
关键词:五色观 色彩 文化载体
“五”这个数字与中华民族有着不解之源,五行、五方、五帝、五神、五音、五律、五数、五味、五臭、五祀、五祭、五德、五色等等,成为一个解释和规范中华民族的系统。五色也就被楔进这个严密的体系之中,从而成为中国传统的色彩观念,沿袭数千年,历久不衰,影响了中华文明的各个领域,成为浸入政治和社会的文化载体。
在提倡走民族化、本土化的今天,中国传统五色文化是我们值得研究、借鉴和运用的典型传统元素。无疑,我们祖先的色彩成就和文化因子到现在仍影响着今天中国人的色彩倾向和使用,使中国色彩的表现在当今全球化、时尚化的进程中与西方既有趋同性,又有鲜明的个性。
一、中国传统五色观及其运用
中国色彩学上的五色观又源于五行说,阴阳五行几乎无所不包,五行与五色相配至为重要。因五行是物质最基本的组成因素,并非看得见的物体。因此产生五行与五色相配的学说,即木、火、土、金、水配以青、赤、黄、白、黑。
(1)青
乃生命之色,是世界的本源。它是人类使用铜器的过程中发现的。梁朝陶宏景在《名医别录》中说:“空青生有铜处”。在实用美术领域所谓的“青”颜色,一般是由蓝草制靛染成的一种鲜亮的蓝色,所以说“青出于蓝而胜与蓝”。青色所表示的色彩意义在古代比较复杂,除了指青色外,也指黑色。汉代人称绘画为丹青,概括五色。我国民间百姓们最喜欢青的质朴稳重,轻快爽神,并在蓝印花布、蜡染,以及青花陶瓷器和雕塑中,表现出青色系统变幻的诗歌般的艺术魅力。
(2)赤
称为神圣之色,一如人的血液,又似殷红殷红的火焰。远古时代的人类崇拜火,红色象征火,崇拜火就是崇拜红色。在我国人们的心目中红色为珍贵之色,遇到喜庆事则必尚红,如新嫁娘饰红衣,戴红花;除旧迎新的剪纸、花炮、吊竿等等。在民间传统的彩绘或彩塑中总是尽量使用一些鲜艳的红色。除有些单纯显示物质材料(如石料、木料、金属)的造型外,在我国民间的造型艺术设色中,完全没有红色作妆点的彩色艺术品是很少的,而总是要想方设法装饰上一些红色。
(3)黄
是土地的本色,誉为至尊之色。在自然中,绿枯了,要黄;红谢了,要黄;白旧了,要黄,黄似乎意味着飘落和凋零,然而在秋收季节,黄却是田野之王。黄的命名以土为依据,“土居中央”,因称为中央之色。在漫长的中国古代社会中,它被历代统治者所推崇。曹丕登基时,帝服以黄为正色,隋、唐皇帝也因此皆服黄。宋以后,正黄色进一步为皇室专用,龙袍、住的宫殿多使用黄色。
(4)白
是为纯洁之色。白色的由来,众说纷纭。古人常以带有白色的物体来解释白色,如“皎”、“皑”、“素”等白色在中华民族的传统观念中,具有矛盾性的文化象征意义,既有纯洁之美,又有丧凶之义。白和黑都属无彩色系,不同于蓝、红、黄三原色构成的光谱色相的有彩色系。关键在于白与黑中没有纯度而只有明度的概念。用不同比重份量的白与黑却能有效的制约着有彩色系颜色的纯度和明度的变化。著名的天龙山大佛,则是从白里透蓝的石质中,显示出承接天光的威严和神秘感。
(5)黑
谓之神秘之色。在中华民族悠久而博大的文化史上,以它丰富的内涵蒙上了一层神秘之纱。古人称黑,时常不用“黑”字,以“玄”、“黛”、“黝”、“缁”替之。古代以青色和赤色相配合叫做“文”,以赤色和白色相配合叫做“章”,用文章泛指“文采”,五色泛指“五采”,且出于对墨色的重视,又说“墨分五采”。在夏、秦及初汉,人们则把黑视为正色之一,这时期黑色在人们心目中有着相当高的地位。据《礼记 月令》记载,周天子在冬天也要“居玄堂,乘玄路,驾铁骊;载玄旗,衣黑衣,服玄玉。”周秦两代可以说是一个“黑色”时代。
中国传统五色观作为中国传统的色彩学理论观念涉及的领域太多太广,比如说服饰、陶瓷、绘画、彩绘、泥塑、剪纸,建筑等等领域,几千年来在设色上无不受五色观的影响,这里就不一一举例说明了。中国传统五色观的传承正是靠着这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东西,正是靠着人们对它的挖掘和发展。反之,中国五色观在客观上又影响着人们的审美情趣,以至对它崇拜。长此以往,也就形成了以蓝、红、黄、白、黑五色的中国传统色彩学体系。
二、传统五色观在现代的发展运用
1、传统五色观在现代设计领域的理论探索
我认为五色观在现代具体的运用中,常见的做法是照抄照搬或者东拼西凑,到头来只得了皮毛却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