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深夜里,部队行进在易水河边,寒风卷动着红旗。浓霜湿透了鼓皮,低沉的鼓声在四周回荡。 “半卷红旗”是从侧面描写战况的景象,诗人写这个景象是要表现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中“半卷红旗”的作用。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中的“起”字能否改为“响”?试具体分析用哪个更好。 不能。“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一联,表现夜寒霜重,连战鼓也擂不响,声音低回沉重。“响”字着重强调声音的大小,而“起”字更具有动态,鼓面不起,声音就沉重低回。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 诗中写危城守将誓死报效朝廷的决心,同时也反映了作者立志报效国家的壮志。 请说说作者引用“黄金台”这个典故的用意。 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 诗人引用这个故事,写出了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同时也反映了时值青年的诗人已经立下了报效国家的壮志。 首联 写景叙事,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后句写守城将士严阵以待,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 颔联 分别从声色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 颈联 写部队黑夜行军和投入战斗。 尾联 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 全诗写了三个画面:一个白天,表现官军戒备森严;一个在黄昏前,表现刻苦练兵;一个在半夜,写官军出其不意地袭击敌人。 主题:这首诗描写并歌颂了守城将士誓死报国的决心。 这首诗可以说是用奇异的色彩组成的,黑云、甲光、金鳞、燕脂、夜紫、红旗、玉龙,一系列变幻莫测的光和色组成了这幅战场的图画。这不仅从色彩上描绘出鲜明如画的战场景物和紧张激烈的战斗氛围,也加浓加重了战场悲壮的色调,有力地烘托出人物壮怀激烈的爱国感情。 请谈一谈这首诗的色彩表现艺术。 杜 牧 (803~852),晚唐杰出的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名相杜佑孙。大和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中书舍人,世称“杜舍人”。为人刚直,不逢迎权贵,在仕途上不很得意。其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足以名家。尤长于七绝,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晚唐诗歌趋于藻绘绮密,杜牧受时代风气影响,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以济世之才自负,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有《樊川文集》。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折断的铁戟沉在江底积沙中还没有锈蚀,拿来磨光洗净还能认出他属于过去的朝代。 折戟:折断的铁戟。戟,古代兵器。销:锈蚀。 将:拿起。 磨洗:磨光洗净。 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 24 诗词五首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自《诗经》起,经两汉、六朝、唐宋元明清,到现在,将这些诗堆叠排列起来就像那蜿蜒起伏的长城,读这些诗就像长城那样绵延不绝。诗歌是情感的产物,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都会产生不同的心情,创造出不同的诗篇。今天就让我们来踏寻古人的足迹,推测名人心情,欣赏名作之境界。 导入新课 陶渊明 ????????????????????????????????????????????????????????????????????????????????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东晋浔阳柴桑人(今九江市)人。他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的后代,曾三次出仕,三次退隐,最后下决心走上归田之路。 在他的笔下,农村生活、田园风光第一次被当作重要的审美对象,田园生活被他用诗高度纯洁化和美化,变成了痛苦的现实世界中的一座精神避难所。他的诗表现了一种新的人生观与自然观,反对用对立的态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一体性,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走近作者 是以东晋诗人陶渊明为代表的、通过描写田园自然风光以表达恬淡情怀的诗歌流派。 一般地说,田园诗人都以自然风光、田园景色及乡村生活为诗歌的表现对象,抒发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回归自然和恬静古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 1 Section B (1a-1e) 教学课件.ppt
-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 1 Section B-2 (共34张).ppt
-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 1 Section B-3 (共34张).ppt
-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 1 Words and expressions (共7张).ppt
-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 5 Do you want to watch a game show.单元测试卷(含答案).doc
-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 7 Will people have robots.测试卷(含答案).doc
-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 7教案.docx
-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7 单元总复习课件 (共20张).ppt
-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10 SectionA(1a 2d)课件 (共21张).ppt
-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s7-9复习教案.doc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课件.ppt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诗五首——《春望》》课件(共23张).pptx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饮酒(其五)》课件(共21张).pptx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三峡》教学课件.ppt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答谢中书书》公开课教案.doc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记承天寺夜游》公开课课件.ppt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记承天寺夜游》课件(共38张).ppt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记承天寺夜游》课件.ppt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观潮》课件.ppt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9课《湖心亭看雪》学案(含答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