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微讲(主要是初学者了解什么是国学-如何学国学).ppt

国学微讲(主要是初学者了解什么是国学-如何学国学).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诸子百家 四、法家: 代表人物:韩非、李斯、商鞅。作品:《韩非子》 法家因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故称之为法家。 这一学派,经济上主张废井田,重农抑商、奖励耕战;政治上主张废分封,设郡县,君主专制,仗势用术,以严刑峻法进行统治;思想和教育方面,则主张禁断诸子百家学说,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诸子百家 五、名家: 代表人物:邓析、惠施、公孙龙。 作品:《公孙龙子》 名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术流派之一,因从事论辩“名”“实”为主要学术活动而被后人称为名家。当时人则称为「辩者」、「察士」或「刑名家」。 诸子百家 六、阴阳家: 代表人物:邹衍 阴阳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提倡阴阳五行学说,并用它解释社会人事而得名。 这一学派,当源于上古执掌天文历数的统治阶层,代表人物为战国时齐人邹衍。 诸子百家 七、纵横家: 代表人物:苏秦、张仪。创始人:鬼谷子。主要言论传于《战国策》。 纵横家是中国战国时以纵横捭阖之策游说诸侯,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谋士。 他们的活动对于战国时政治、军事格局的变化有重要的影响。 诸子百家 八、杂家: 代表人物:吕不韦 杂家是战国末期的一种综合性学派。因「兼儒墨、合名法」,「于百家之道无不贯综」而得名。 秦相吕不韦聚集门客编着的《吕氏春秋》,是一部典型的杂家著作集。 诸子百家 九、农家: 农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注重农业生产而得名。此派出自上古管理农业生产的官吏。他们认为农业是衣食之本,应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 《吕氏春秋》中的〈上农〉〈任地〉〈辩土〉〈审时〉等篇,被认为是研究先秦农家的重要资料。 国学概论 为什么要学国学? 什么是国学? 学习国学的意义。 学习国学的方法。 为什么要学国学? 在当今世界,人类的两个家园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一个是人类肉体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另一个是人类心灵赖以栖居的精神家园。“国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修复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乃至人类的精神家园。 为什么要学国学? 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小史》中说:“中国的人生观也许错了,但是中国的经验不会是失败。如果人类将来日益聪明,想到他们需要内心的和平和幸福,他们就会转过来注意中国的智慧,而且必有所得。” 为什么要学国学? 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吾闻处竞争之世,徒恃国学固不足以立国矣。而吾未闻国学不兴而能自立者也。吾闻有国亡而国学不亡者矣,而吾未闻国学先亡而国仍立者。 ——章太炎 “全盘西化”论者关注的是民族政权的存亡,“国学立本”论者更看重的是民族文化传统的存亡。 为什么要学国学 2005年5月,中国人民大学举办了一次《国学的历史、现状与未来》的学术研讨会,人大校长纪宝成在闭幕式上发表了一篇“中国人民大学为什么要发展国学”的讲话。他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越来越明显,一些年轻人,甚至有一些领导干部,对西方文化的发展津津乐道,对中国的历史和传统却知之甚少。这决不仅仅是个人的文化修养问题,更关系到民族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因此,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适应现代化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人民大学有责任也有义务把国学这个大旗举起来,为振兴国学、接续文脉尽一份力量。2005年,人民大学国学院正式挂牌成立,联系到文革时期全面否定国学的历史背景看,这是当前文化建设上的一件大事,起到了拨乱反正的作用,社会各界人士对人大的这种顺应历史潮流的做法,普遍地表示支持和赞赏。 为什么要学国学 人大的这种做法并不是什么创举,而是继承学习和仿效了清华的传统而来的。早在八十年前,即1925年,清华大学就率先举起了国学的大旗,在全国最高学府首次创办了国学研究院。当时拥有的四大导师,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都是名符其实的学术泰斗、国学大师,达到了最高的学术水平。他们培养了一大批高质量的学生,日后都成为我国传承弘扬国学的中坚力量。在中国20世纪的文化史和教育史上,清华大学国学院的贡献是有口皆碑的。如果再往前追溯,还应该加上蔡元培先生当上北大的掌门人,成立北京大学国学门的故事,时间大约在1917到1922年,正是五四前后。 为什么要学国学 当时的所谓中学,也叫做国学,指的是中国的学问。照“西化派”的观点看来,西学先进,中学落后,西学是新学,中学是旧学,所以中西文化的对比是先进与落后之比,新旧之比,时代先后之比,传统与现代之比。但是照“保守派”的观点来看,作为一种由长期历史发展所形成的文化,不仅具有时代性,而且具有民族性,追求现代化不能脱离传统,如果否定传统,与传统割裂,把现代化等同于西化,中国人不再认同自己的民族文化,也就丧失了民族的凝聚力,国将不国,现代化的事业也难以取得成

文档评论(0)

飞花落叶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