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择业心理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单位最注重实习生的素质和能力 敬业精神 协作精神 创新能力 专业技术能力 解决问题能力 善于学习的能力 沟通协调合作能力 用人单位喜欢的工作态度: 准时、诚实、可靠、稳定、主动、合作、学习、幽默、乐于助人。 不喜欢的工作态度: 懒散、迟到、缺席、不忠实、不诚实、太少或太多野心、被动、不合作、没礼貌、不守规则、不尽责、适应能力差、虚假报告、精神不集中 通过自我评估,认识自己,分析环境,对自己的职业做出选择。高职大学生在择业时,既要充分考虑到自身的特点,还要了解社会对劳动者的需求趋势和素质要求。“知己知彼”,使自己的优势得以发挥。 选择职业的策略 兴趣与职业匹配 特长与职业匹配 气质与职业匹配 性格与职业匹配 选择职业的原则 择己所爱 择己所长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择世所需 择己所利 职业的选择 求职心理 择业的心理误区 自卑畏怯 自负心理 焦虑心理 急功近利 患得患失 依赖心理 攀比心理 从众心理 择业心理调适 1.积极面对现实,客观认识就业环境,定位合理。 2.结合自身条件,理性择业,合适为好,避免从众心理,不攀比。 3.自信、自强,勇于竞争,克服自卑、胆怯的心理。 4.保持良好心态,避免“势在必得”的想法。 5.正确认识挫折,提高应对挫折的能力。遇到挫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以提高竞争力。 6.善于思考、反省。 7.进行合理宣泄,积极调整情绪。 面试中常提问的问题 谈谈你自己的情况 清晰介绍自己的姓名、只讲正面的事情、使用具体例子、简明扼要,不超3分钟、自我介绍完毕,要问问主试人是否还需要了解其他情况 你的应聘动机是什么 最好结合应聘单位的情况和个人的特长来回答 避免讲空话、避免简单庸俗 你的人际关系如何 实事求是 你有什么业余爱好 你有什么特长 你最大的优缺点是什么 缺点暴露要适度 你认为自己最适合干什么?说明理由 从典型的个性特点入手,因为适宜的个性是做好工作的前提 从所学专业出发 从工作岗位特征与自身发展设想结合来谈 假如你被录用,希望单位为你做点什么 假如未被录用,你会怎么想 掌握一些求职技巧与求职礼仪 微笑:自信的微笑 自我介绍:两分钟客观表述自己(优势、特长) 倾听:聚精会神 应答:思考5秒钟 致谢:真诚(不管面试结果如何,都保持应有的仪态,如:多谢给予面试的机会;多谢批评指导,然后礼貌说再见) 来自哈佛大学的调查 25年来几乎都不曾改变自己的人生目标。25年来他们都朝着同一个方向不懈地努力,25年后,他们几乎都成了社会各界的顶尖成功人士,他们中不乏创业者、行业领袖、社会精英。 25年后 3%的人有清晰且长期的目标 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那些短期目标不断被达成,生活状态步步上升,成为各行各业不可或缺的专业人士.如医生、律师、高级技师、工程师、高级主管等。 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面,他们能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 25年来几乎都没有目标,他们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的生活都过得很不如意,常常失业,靠社会救济,并且常常都在抱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世界。 10%的人有清晰的短期目标 60%的人目标模糊 27%的人没有目标 ? 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知己 知彼 抉择 订立目标 行动 “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河上的桥梁。” ——俄罗斯克雷洛夫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祝大家顺利择业就业!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家纳特·史坦芬格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要求4名前来求职的人,要一边做自我情况报告的录音,一边用小型的煮炉煮牛奶。      第一位求职者声称自己学习成绩优秀,而且有出色的社会活动能力。他在报告最后特意提到牛奶煮得很好。     第二位求职者的报告内容与第一个人相差无几,但他在报告的最后说,他不小心碰翻了煮炉,牛奶也煮煳了。     第三位的情况和前面两位不同。他说自己的学业很糟糕,而且社会组织活动能力不怎么样,但他的牛奶煮得相当棒。     第四位的自我报告和第三位相似,并且牛奶也煮得差劲。     史坦芬格认为,所有求职者都可以归于上述四类人之中,第一类人:十分完美,毫无欠缺;第二类人:非常完美,略有欠缺;第三类人:欠缺,有小长处;第四类人:毫无长处。 表面上看来,似乎第一类人成功的几率应该更大,但现实的天平却常常倾向于第二类人。因为人毕竟还是现实的,都会有或大或小的毛病,不可能做到面面俱美。同时,一个人如果锋芒毕露,会让老板觉得你华而不实或者故意做作,甚至还担心浅水养不住你这条大鱼。所以,如果你是十

文档评论(0)

xingyuxia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