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诂学》(吴辛丑老师)第二章 训诂的起源与发展(四).pptVIP

《训诂学》(吴辛丑老师)第二章 训诂的起源与发展(四).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训诂学教程 主讲: 吴辛丑 教授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训诂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汉语训诂学的发展时期。比较前期而言,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进展。 其一,新的训诂体式的出现。 其二,训诂范围的扩大。 其三,新的文字、训诂专书的出现。 新的训诂体式的出现 两汉之后,训诂学进一步发展。从体式上说,有三个重要变化。 一是义疏的兴起 其次是集解的出现 第三是音义的出现 义疏的兴起 一、义疏的兴起。义疏也被称为“二度注释”,就是对前人的注释再作注释。郑玄笺诗,不仅注释经文,也对毛传予以申说补正,被认为是“二度注释”之始。 一般认为义疏的兴起与佛学的传入和传播有关。佛教僧徒为了传播教义,使佛理和佛经易于接受和理解,往往在经注的基础上推衍阐释,替佛经作讲疏,其解释文字比经注更为详细、繁多。 这种佛教经典“讲疏”对儒家经典注释产生了影响,儒生也为儒家经典作疏,他们阐明注文,申述经义,于是传注式的训诂发展成为注疏式的训诂,于是有了义疏之学。如南朝梁代国子助教皇侃著有《礼记义疏》、《论语义疏》,北齐李铉著有《孝经义疏》、《毛诗义疏》等。 集解的出现 二、集解的出现。集解,又称集注、集释、集传,是将注解同一古书的不同训诂材料汇集到一起,以供取阅。同一著作有多种不同的注释,这是集解产生的前提条件。集解既可以是单独成书,也可以是随文附列。 集解式训诂有的只是汇集众说,并不参与编者自己的意见,如《隋书·经籍志》著录《周易马郑二王四家集解》十卷。有的集解除聚集众说外,还要评判得失,论断取舍,加入编者自己的意见。 如三国魏何晏所作《论语集解》。何晏《论语序》曰:“今集诸家之善说,记其姓名,有不安者,颇为改易,名曰《论语集解》。”此期比较著名的集解著作还有晋代范宁《春秋谷梁传集解》、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 音义的出现 三、音义的出现。音指注音、辨音,义指释义,音义合称指对正文和注文的注音和释义。音义实际上是一种兼释字音和字义的注释。 音义书也可以说是集解的一种,它是把各种注音和各种释义材料都搜集起来,按一定的体例编纂成书。 最著名的音义书是陆德明的《经典释文》,集录有关《周易》、《尚书》、《毛诗》、《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孝经》、《论语》、《老子》、《庄子》、《尔雅》等十四部经典的音义材料,分书编撰,称为《周易音义》、《尚书音义》……《庄子音义》、《尔雅音义》。 陆德明序云:“古今并录,括其枢要;经注毕详,训义兼辩;质而不野,繁而非芜。”陆德明确切的生卒时间不详,一般认为他生活在梁末陈初至唐太宗贞观年间,历仕陈、隋、唐三朝,今印本《经典释文》多署唐陆德明,也有人称他为南北朝时期的学者。 训诂内容范围的扩大 魏晋南北朝时期,训诂内容从经部扩大到史、子、集各部以及佛经,训诂从经学的工具变成了古典文献诠释的工具,这也是积极的变化。 早在汉代,王逸撰《楚辞章句,高诱注《淮南子》、《吕氏春秋》和《战国策》,延笃撰《史记音义》,服虔撰《汉书音训》,就已突破经学的范围,但尚属个别。 魏晋以后,不仅《易》、《书》、《诗》、《左传》、《论语》等儒家经典有注,其他古书如《史记》、《汉书》、《老子》、《庄子》以及辞赋之类也有人注释,成绩斐然。 如魏王弼《老子注》,晋郭象《庄子注》和郭璞《山海经注》、《穆天子传注》,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晋徐广《史记音义》,南朝宋裴松之《三国志注》,晋徐邈《楚辞音》等,另外还有大量的佛经音义、义疏书(唐释玄应撰《一切经音义》及释慧琳撰《一切经音义》采集了相当多汉魏以下佛经音义资料)。 新的文字、训诂专书的出现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新的词典、字典和字书、韵书,这一方面反映了文字、词汇的发展变化,一方面反映了文字训诂研究的新进展。 词典方面,有魏张揖仿《尔雅》而作的《广雅》; 字典方面,有梁顾野王仿《说文》而作的《玉篇》。 所谓字书,大致近似字典,重点在收录汉字,而略于释义、析形。较早的字书有魏张揖《字诂》、晋吕忱《字林》,稍后有南朝宋何承天《纂文》,北魏阳承庆《字统》,梁代阮孝绪《文字集略》。 韵书也可算是字典的一种,不过是按字音顺序编排内容而已。据文献记载,我国最早的韵书是魏李登编的《声类》和晋吕静编的《韵集》。其后又产生了一批韵书,惜多亡佚。这些韵书保留了古代的一些反切,同时也保留了一些古代的词义训释,为后代韵书的编撰提供了资料基础。 隋朝陆法言编撰《切韵》时曾参考、利用过这些韵书中的资料。陆氏《切韵序》说:“吕静《韵集》、夏侯该《韵略》、阳休之《韵略》、周思言《音韵》、李季节《音谱》、杜台卿《韵略》等,各有乖互。……遂取诸家音韵,古今字书,以前所记者定为《切韵》五卷。” 在辞书学方面,除

文档评论(0)

12435956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文档有任何问题,请私信留言,会第一时间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23136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