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诂学》(吴辛丑老师)方言.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五章 《方言》 一、《方言》的成书 扬雄(公元前53年—公元18年),字子云,蜀郡成都人。扬雄为西汉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同时也是一个对语言研究颇有造诣的学者。扬雄曾仿《周易》而作《太玄》,仿《论语》而作《法言》,均属于哲学著作,传于后世;他仿《苍颉篇》而作《训纂篇》,则属于文字训诂著作,惜已佚失。所著《方言》,是模仿《尔雅》而作,着重于从地域角度说明词语的差异,被认为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方言研究专著,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方言》全称为《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輶轩”是一种轻便的车子,为古代官方使者外出所乘。《方言》的命名大概跟周秦时代輶轩使者采风、采诗的传统有关,书名冠“輶轩使者”意在说明书中的材料是从民间采集而来的。 东汉应劭在《风俗通义序》中说:“周秦常以岁八月遣輶轩之使求异代方言,还奏籍之,藏于秘室。及嬴氏之亡,遗脱漏弃,无见之者。蜀人严君平,有千余言,林闾翁孺才有梗概之法。杨雄好之,天下孝廉卫卒交会,周章质问,以次注续,二十七年,尔乃治正,凡九千字。其所发明,犹未若《尔雅》之闳丽也。张竦以为悬诸日月不刊之书。” 关于《方言》的成书历程,扬雄在《答刘歆书》中也有记述:“常闻先代輶轩之使奏籍之书,皆藏于周秦之室;及其破也,遗弃无见之者。独蜀人有严君平、临邛林闾翁孺者,深好训诂,犹见輶轩之使所奏言。翁孺与雄外家牵连之亲。又君平过误,有以私遇,少而与雄也。君平财有千言耳,翁孺梗概之法略有。……故天下上计孝廉及内郡卫卒交会者,雄常把三寸弱翰,赍油素四尺,以问其异语,归即以铅镝次之于椠,二十七岁于今矣。而语言或交错相反,方覆论思,详悉集之,燕其疑。” 《风俗通义序》、《答刘歆书》所述大致相同,可见扬雄《方言》是在严君平、林闾翁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注续”而成的,其中既有周秦时代的方言资料,又有西汉时期的方俗词语,是古今方言的资料汇集。 据扬雄《答刘歆书》,《方言》是一部没有写完的著作,原书共有十五卷,约九千字(《风俗通义序》所言)。今本《方言》分十三卷,正文有一万一千九百余字,可能经过后人的改订增删。 二、《方言》的训释方式 (一)先列出一个或几个词语,然后用一个同义词予以训释。这种方式与《尔雅》相同。例如: ①蕴,饶也。(《方言笺疏》卷十三,776页) ②芬,和也。(卷十三,777页) ③惮、怛,恶也。(卷十三,742页) 《方言》中也有递训、互训或一字异训的情形,例如: ①捣,依也;依,禄也。(卷十三,778页) ②忽、达,芒也;芒、济,灭也。(卷十三,734、735页) ③罗谓之离,离谓之罗。(卷七,447页) ④晓,过也;晓,嬴也。(卷十三,771页) ⑤译,传也;译,见也。(卷十三,784页) ⑥逭、逳,转也;逭、逳,步也。(卷十二,657页) (二)直接说明词义。例如: ①半步为跬。(卷十二,717页) ②半盲为睺。(卷十二,718页) ③过度谓之涉济。(卷七,454页) ④匕谓之匙。(卷十三,801页) (三)先以同义词相训,再分别予以解释。例如: ①筡、箄,析也。析竹谓之筡。(卷十三,732页) ②漫、淹,败也。湿敝为漫,水敝为淹。(卷十三,738页) ③躔、逡,循也。躔、历,行也。日运为躔,月运为逡。(卷十二,655页) ④垦、牧,司也。垦,力也。牧,飤也。(卷十二,661页) ⑤、垫,下也。凡柱而下曰,屋而下曰垫。(卷六,379页) (四)先以同义词相训,然后说明使用的地域或各地的不同说法。例如: ①拌,弃也。楚凡挥弃物谓之拌,或谓之敲,淮汝之间谓之投。(卷十,569页) ②班、彻,列也。北燕曰班,东齐曰彻。(卷三,209页) ③由迪,正也。东齐、青徐之间相正谓之由迪。(卷六,369页) ④胥、由,辅也。吴、越曰胥,燕之北鄙曰由。(卷六,373页) ⑤遥、广,远也。梁楚曰遥。(卷六,384页) (五)先列出一个词,然后从地域角度说明不同的称谓或读法。例如: ①擘,楚谓之纫。(卷六,407页) ②貛,关西谓之貒。(卷八,461页) ③虎,陈、魏、宋、楚之间或谓之李父,江淮、南楚之间李耳,或谓之於,自关东西或谓之伯都。(卷八,457页) ④箭,自关而东谓之矢,江淮之间谓之鍭,关西曰箭。(卷九,508) ⑤蝇,东齐谓之羊,陈楚之间谓之蝇,自关而西,秦晋之间谓之羊。(卷十一,635页) (六)直接说明某个地方对某个词语的说法。例如: ①燕、齐之间养马者谓之娠,官婢女厮谓之娠。(卷三,174页) ②楚东海之间亭父谓之亭公,卒谓之弩父,或谓之褚。(卷三,175页) ③楚谓无缘之衣曰褴,紩衣谓之缕,秦谓之緻,自关而西,秦晋之间,无缘之衣谓之。(卷四,274页) 从训释方式上看,那些指明了使用地域的词语,如“拌”、“纫”、“亭公”等,可以肯定是方

文档评论(0)

12435956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文档有任何问题,请私信留言,会第一时间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23136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