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七章 《释名》 一、《释名》的作者问题 《释名》旧题刘熙撰。刘熙是东汉时北海(今山东昌乐县)人,生卒年不详。《三国志·吴书·王楼贺韦华传》载韦曜上书云:“又见刘熙所作《释名》,信多佳者,然物类众多,难得详究,故时有得失,而爵位之事,又有非是。愚以官爵,今之所急,不宜乖误。囚自忘至微,又作《官职训》及《辩释名》各一卷,欲表上之。” 然而,成书稍晚的《后汉书》则又说《释名》为刘珍所撰,《后汉书·文苑列传》云:“刘珍,字秋孙,一名宝,南阳蔡阳人也。少好学。永初中,为谒者仆射。邓太后诏使与校书刘騊駼、马融及五经博士校定东观《五经》、诸子传记、百家艺术,整齐脱误,是正文字。永宁元年,太后又诏珍与騊駼作建武已来名臣传,迁侍中、越骑校尉。延光四年,拜宗正。明年,转卫尉,卒官。著诔、颂、连珠凡七篇,又撰《释名》三十篇,以辩万物之称号云。”从其书“辩万物之称号”的性质看,与今本《释名》旨趣是相同的。刘珍曾参与皇室校书工作,文字功底很好,是具有撰著《释名》的能力的。 清代学者毕沅以为“此书兆于刘珍,踵成于熙”,也就是说刘珍先作《释名》,刘熙续补而成书。 今人或以为刘珍《释名》与刘熙《释名》是两本不同的书。 今所见《释名》共有八卷二十七篇, 第一卷:释天、释地、释山、释水、释丘、释道; 第二卷:释州国、释形体; 第三卷:释姿容、释长幼、释亲属; 第四卷:释言语、释饮食、释采帛、释首饰; 第五卷:释衣服、释宫室; 第六卷:释床帐、释书契、释典艺; 第七卷:释用器、释乐器、释兵、释车、释船; 第八卷:释疾病、释丧制。 《释名》分类模式与《尔雅》略同,比如两本书中都有“释天”、“释地”、“释山”、“释水”、“释丘”等名目,不过,两书撰述旨趣却大不一样。《尔雅》重在纂辑名物训诂,形式上多用义训;而《释名》却重在探求事物得名之由,声训是其主要手段。刘熙在《释名序》中说:“夫名之于实,各有义类,百姓日称而不知其所以之意。故撰天地、阴阳、四时、邦国、都鄙、车服、丧纪,下及民庶应用之器,论叙指归,谓之《释名》,凡二十七篇,至于事类,未能究备,凡所不载,亦欲智者以类求之。”可见推求事物命名的“所以之意”,“论叙指归”,是刘熙创作《释名》的主要目的。 《释名》在中国古代语言学史上首次大量而集中地使用了声训,并以探求事物命名的缘由为其宗旨,是一部独具特色的训诂学和语源学著作。 二、《释名》声训的评价问题 《释名》用来推求语源的主要方法是“声训”。声训又称“音训”,即用同音或近音的字进行解释,这种方法在先秦时期的典籍里就已经出现了。例如: ①仁者,人也;义者,宜也。(《礼记·中庸》) ②礼以体长幼曰德。德也者,得于身也。(《礼记·乡饮酒义》) ③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 在《尔雅》、《说文》和汉代的经籍传注中也有不少声训的例子,例如: ④幕,暮也。(《尔雅·释言》) ⑤衣,依也。(《说文解字》衣部) ⑥《诗经·大雅·烝民》:“令仪令色,小心翼翼。”毛亨传云:“仪,宜也。” ⑦《周礼·夏官司马》:“使帅其属而掌邦政。”郑玄注:“政,正也;政,所以正不正者也。” 然而首次集中而大量地使用声训的当推刘熙《释名》。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释名》和经传中的声训? 前辈学者对此否定多,肯定少。如王力先生在《中国语言学史》中说:“刘熙的声训,跟前人一样,是唯心主义的。” “声训作为一个学术体系,是必须批判的,因为声音和意义的自然联系事实上是不存在的。”在《同源字典·同源字论》里又说:“声训,多数是唯心主义的,其中还有许多是宣扬封建礼教的,应该予以排斥。但是,也有一些声训是符合同源字的,不能一概抹杀。”总的来说,王力先生对声训持否定的态度。 我们觉得,在对待声训的问题上,要区分两种情况,即要区分作为训诂方法的声训和应用声训方法的训诂结果。在《释名》中,刘熙应用声训时确实带有不少唯心主义的色彩,宣扬封建礼教,但是,这并不是声训的必然结果,而是一种偶然现象,带有时代的印迹。如孔子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只是把声训作为一种说理的前提和手段,声训本身并不带有唯心或封建的色彩。我们认为声训作为一种训释方法,甚至作为一种理论体系,本身并无封建礼教的色彩,也不是唯心主义的。这正如义训、形训不是唯心主义的东西一样。 声训是通过声音上的联系,亦即音同或音近的关系来解释词义、探求语源的,并不完全是凭空猜想。古代的声训虽然不如后代一些学者的做法全面、细致,但也有相同之处,即重视声音上的联系。毕竟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通过语音来探求语源,是最自然不过的事了,我们不仅不能说声训是唯心主义的,还要承认它是唯物主义的。虽然从发生学上讲声音和意义的自然联系是不存在的,但语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