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酶类药物 * 药用酶类的概述 早期酶制剂主要用于治疗消化道疾病,烧伤及感染引起的炎症疾病,现在国内外己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其制剂品种已超过700余种。 * 酶类药物:依照其功效和临床应用分类 1.消化酶类 胰酶、胰脂酶、胃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等 2.消炎(抗炎)、粘痰溶解酶类 胰蛋白酶、糜蛋白酶、糜胰蛋白酶、胶原酶、SOD、菠萝蛋白酶、溶菌酶、玻璃酸酶、DNase 3.循环酶类 抗凝酶:链激酶、尿激酶、纤溶酶 止血酶:人凝血酶、蛇毒凝血酶、促凝血酶原激酶 血管活性酶:激肽释放酶、弹性蛋白酶 4.抗肿瘤酶 天冬酰胺酶、谷氨酰胺酶 5.其它生理活性酶 青霉素酶、尿酸酶、细胞色素C * 酶蛋白成为药物应具备的条件 在生理pH下,具有最高活性和稳定性 对基质具有较高亲和力(低Km值) 血清中半衰期较长 纯度高 免疫原性低或无免疫原性 不需要外源辅助因子 * 酶类药物的制造过程 * 1、分布位置 溶菌酶,又称胞壁质酶或N-乙酰胞壁质聚糖水解酶。它广泛存在于鸟类和家禽的蛋清、哺乳动物的泪、唾液、血浆、尿、乳汁、白细胞和组织(如肝、肾)细胞内,其中以蛋清含量最丰富。 溶菌酶是一种具有杀菌作用的天然抗感染物质,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症的作用。 溶菌酶(LYSOZYME) * 溶菌酶是一碱性球蛋白,由18种129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的单一肽链。它富含碱性氨基酸,有4对二硫键维持酶构型,其N端为赖氨酸,C端为亮氨酸。 溶菌酶是一种罕见的稳定蛋白质。酸性介质中可稳定存在,碱性介质中易失活。 2、组成(结构)和性质 * 溶菌酶能水解致病菌中黏多糖的碱性酶。主要通过破坏细胞壁中的N-乙酰胞壁酸和N-乙酰氨基葡糖之间的β-1,4糖苷键,使细胞壁不溶性黏多糖分解成可溶性糖肽,导致细胞壁破裂内容物逸出而使细菌溶解。溶菌酶还可与带负电荷的病毒蛋白直接结合,与DNA、RNA、脱辅基蛋白形成复盐,使病毒失活。 因此,该酶具有抗菌、消炎、抗病毒等作用。 临床上用于急慢性咽喉炎、口腔溃疡、水痘带状疱疹、扁平疣等疾病的治疗。 三、作用机理 * 4、工艺流程 * * L-天冬酰胺酶 在医药中的应用 作用机制 L-天冬酰胺是某些肿瘤细胞生长必不可少的氨基酸,对人体正常细胞而言 自身具有合成L-天冬酰胺的能力,而肿瘤细胞缺乏天门冬酰胺合成酶不能合成天门冬酰胺,其细胞需要从外源的L-天冬酰胺摄取才能存活。L-ASP 能催化水解L-天门冬酰胺生成L-天冬氨酸和氨,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癌细胞的生长,最终使癌细胞消亡。 * 正常细胞 肿瘤细胞 摄取 L-天冬酰胺酶 L-天冬酰胺 L-天冬酰酸 氨 作用机理 * 生产工艺过程 L-天冬酰胺酶是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的酶制剂,其工艺过程如下: 在每一步的生产过程中特别要注意控制好温度、时间和溶液的酸碱值,以保证菌种培养和发酵等过程的适宜条件。 * L-天冬酰胺酶的临床应用 目前在临床上已经被用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ildhood Act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ALL)的治疗 对胰腺癌细胞的增多还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与长春碱(vincristine)及皮质甾类药物(corticosteroids)联合使用时,对ALL的有效率高达95% * 酶的修饰及前景展望 L-ASP的聚乙二醇化 聚乙二醇化L-ASP与传统的脂质体化L-ASP相比与有明显的优势。 降低了胰蛋白酶对它的降解作用 微囊化修饰 将L-天冬酰胺酶用半透膜性质的聚合物制成微囊型固定化酶 低分子底物可以自由出入胶囊膜, 与酶接触而起反应, 反应产物则因浓度不断增加而不断渗透出胶囊外面 囊型固定化可以克服天然酶针剂出现的抗体抗原反应 比天然酶的 疗效好, 而且急性毒副反应也较低 * * * 一般抗菌肽平时都是前体形式,在某种环境下剪切掉抑制亚基后,表现酶活性,这样才能保证自身的安全.溶菌酶就是这样,在酸性条件下可从前体酶转化为活性酶,如果不是过于酸性,抑制亚基无法被剪切,于是丧失活性 . . * 一般抗菌肽平时都是前体形式,在某种环境下剪切掉抑制亚基后,表现酶活性,这样才能保证自身的安全.溶菌酶就是这样,在酸性条件下可从前体酶转化为活性酶,如果不是过于酸性,抑制亚基无法被剪切,于是丧失活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