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五讲茶的文化意蕴
(3)凉汤 玉壶养太和 (4)投茶 清宫迎佳人 (5)润茶 甘露润莲心 (6)冲水 凤凰三点头 (7) 泡茶 碧玉沉清江 (8) 奉茶 观音捧玉瓶 (9) 赏茶 春波展旗枪 (10)闻茶 慧心悟茶香 (11) 品茶 淡中品致味 (12)谢茶 自斟乐无穷 (二)乌龙茶茶艺 1、用具 宜兴紫砂壶一对、茶道器一套、茶盘一个、开水瓶两个、茶巾两条、香炉一个、香一支、茶叶每壶10-15克 2、基本程序 (1)焚香静气,活煮甘泉 (2)孔雀开屏,叶嘉酬宾 (3)大彬沐淋,乌龙入宫 (4)高山流水,春风拂面 (5)乌龙入海,重洗仙颜 (6)玉液移壶,再注甘露 (7)祥龙行雨,凤凰点头 (8)龙凤呈祥,鲤鱼翻身 (9)捧杯敬茶, 众手传盅 (10)鉴赏双色,喜闻高香 (11)三龙护鼎,初品奇茗 (12)再斟流下,二探兰芷 (13)二品云腴,喉底留香 (14)三斟石乳,荡气回肠 (15)含英咀华,领悟岩韵 (16)君子之交,水清味美 (17)茗茶探趣,游龙戏水 (18)宾主起立,尽杯谢茶 (三)潮州功夫茶 列位看官, 什么时候请老师去品茶? (二)元代:青花茶具 (三)明代:紫砂壶和五彩瓷茶具 五彩瓷茶具 紫砂壶 瓜趣 (三)清代:盖碗 (四)近代 桥梁壶 玻璃杯 (五)茶壶的品鉴标准 “六要”: 1、神韵;2、形态;3、色泽;4、意趣; 5、文心;6、适用。 六、宗教与茶 唐宋,禅宗盛行,强调坐禅修行,静坐专注以求解脱,茶可消除坐禅带来的疲劳,故寺院僧庙崇尚之。有史可查,唐人封演《封氏闻见记》云:“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禅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禅,到处煮饮。从此转仿效,遂成风俗。” 诗僧皎然曾写过一首将品茶与悟道结合的诗,诗云: “素次雪色飘沫香,何以诸仙琼蕊浆。一饮涤昏寐,情思爽朗满天地;二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尼得如此。” 七、茶与茶联 身健却缘餐饭少,诗清都为饮茶多。 喜报捷音一壶春暖; 畅谈国事两腋生风。 欲把西湖比西子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从来佳茗似佳人苏轼:次韵曹辅壑源试焙新茶 宝鼎茶闲烟尚绿, 幽窗棋罢指犹凉。曹雪芹 《红楼梦》 国不可一日无君, 君不可一日无茶。清·乾隆帝 裕如大雅畅饮甘露, 泰然我心神游六合。老舍《茶馆》 扫来竹叶烹茶叶, 劈碎松根煮菜根。清代书画家郑燮、郑板桥 汲来江水烹新茗, 买尽青山当画屏。江苏焦山自然庵 趣言能适意, 品茶可清心。 坐,请坐,请上坐, 茶,泡茶,泡好茶。 一杯香茶,解解解解元之渴 两曲清歌,乐乐乐乐师之心 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饮杯茶去 劳心苦,劳力苦,苦中寻乐,拿壶酒来 唐。卢仝《七碗茶诗》节选 玉川煮茶图 [明] 丁云鹏 卢仝烹茶图 [宋] 钱选 八、茶道与人道 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最不同的基调之一:无主客对立,“成己”而“成物”。 茶“性之所近”近于人性中静、清、虚、淡的一面。 茶性清纯、雅淡、质朴,陆羽《茶经》谓:茶味“隽永”,“茶之性俭”。 裴汶在《茶述》中也说:“其性精清,其味淡洁,其用涤烦,其功致和。” 《茶经》谓:“惟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 九、中国茶道与日本的茶道 (一)中国茶道 茶道是有关修身养性、观摩学习的礼仪,也是进行社会交际、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一种特有的风俗。茶道源于唐宋,盛于明清。 茶道的过程由“献茗、受茗、闻香、观色、尝味、反盏’大道顺序组成。 清:清洁、清廉和清寂宁静; 敬:尊人慎已、仪态诚恳; 怡:是人的精神情趣和行为悦乐; 真:即以智慧良知,使已使人达真善美之境界。 (二)日本的茶道 日本《奥仪抄》中“天平元年(729年)四月,召百僧于禁庭赐茶”的记载,是日本文献中最早的有关茶的记录。 唐德宗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最澄和他弟子义真赴天台山学天台宗教义,次年回国时带回茶树种子,在寺院栽种。十二世纪,荣西禅师两度来我国,他在研究佛教经典的同时,也埋头于茶的研究。晚年《吃茶养生记》中称茶是“贵哉茶乎,上通诸天境界,下资人伦矣。诸药各为一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而已。” 宋理宗开庆元年,日本南浦昭明禅师来径山寺求学取经。学成后,他将径山茶宴仪式一并带回日本。在此基础上形成和发展以茶论道的日本茶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