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机制的分析进展
【摘要】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机体免疫系统异常致使血小板破坏
过多、生成减少,导致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传统观念认为机体
产生抗血小板抗体介导血小板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破坏。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
研究结果表明ITP 是一种异质性疾病,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异常及血小板生成
障碍共同参与其发病过程。
【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免疫;发病机制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TP)既往也
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其特点是外周血小板显著减少伴骨髓巨核细胞发
育成熟障碍,临床上以广泛皮肤黏膜及内脏出血为主要表现。ITP 是临床常见
的出血性疾病,约占出血性疾病的 30%,该病的年发病率为 5/10 万~10/10 万。
ITP 患者大部分预后良好,少数患者需住院治疗,其病死率约1%[1],主要死于
致死性颅内出血。关于ITP 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1951 年Harrington 自
己输注ITP 患者的血浆后迅速出现外周血血小板减少,证实ITP 患者体内存在
抗血小板因子,从此开创了ITP 的免疫学研究。此后50 多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
体液免疫方面,认为机体体液免疫异常,患者体内产生的抗血小板抗体介导血
小板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破坏,导致血小板减少。但是这并不能解释所有ITP
的发病情况,如50%~70%的ITP 患者体内可检测到抗血小板抗体,阴性结果不
能排除诊断。因此近年ITP 发病机制的研究扩展到细胞免疫及血小板生成障碍
等方面。大量研究表明细胞免疫及抗血小板抗体介导巨核细胞质量异常在ITP
的发病机制中亦发挥重要作用。目前认为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异常及血小板生
成障碍参与了ITP 的发病过程。
1 体液免疫的作用
已证明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均可检出针对自身抗原的自身抗体和(或)
自身反应性B 细胞、T 细胞。ITP 是一种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50%~70%
的ITP 患者体内可检测到抗血小板抗体,主要为IgG 型并针对血小板膜GP Ⅱb/
Ⅲa、GP Ⅰb/IX[2-3]。抗血小板抗体与血小板相应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
物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吞噬破坏,同时也可激活补体系统,导致血小板的裂解。
ITP 患者产生自身抗体的机制主要包括:①分子模拟与交叉反应。针对外来抗
原(尤其是病原微生物)的抗体与自身抗原交叉反应是诱发自身免疫异常的重要
因素。病原微生物感染后机体产生针对外来抗原的抗体因分子模拟与血小板膜
糖蛋白产生交叉反应。Takahashi 等[4]报道幽门螺杆菌感染后可发生ITP,并
且近年发现80%儿童急性ITP 发病前2 周内有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史。②表位扩
展。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过程中,抗原递呈细胞(APC)摄取破坏的组织碎片
并将自身抗原的隐蔽表位提呈给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克隆,此现象称为表位扩
展。衰老的血小板被树突状细胞摄取后加工促使隐蔽抗原暴露,导致自身淋巴
细胞活化并产生抗体[5]。
2 细胞免疫的作用
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细胞免疫异常在ITP 发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
的作用。T 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激活B 细胞产生抗血小板抗体介导血小板
破坏。Kuwana 等[6]研究发现了针对血小板膜糖蛋白GP Ⅱb/Ⅲa 的自身反应性T
细胞,这些自身抗原特异性T 细胞几乎都是CD4+ T 细胞,证明CD4+ T 细胞的
激活是导致慢性ITP 患者产生自身抗体的主要原因。
2.1 自身反应性T 细胞的异常活化正常情况下机体T 细胞经历阴性选择后
不会介导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ITP 患者外周血出现CD4+CD8+ T 细胞群,该
群细胞为逃离了阴性选择的自身反应性T 细胞,在正常情况下处于无能状态,
发病时被激活参与ITP 的病理过程。自身反应性T 细胞可能通过以下途径被激
活:①血小板衰老被树突状细胞摄取递呈给T 细胞使之活化增殖[7];②共刺激
分子的过度表达。自身反应性T 细胞因APC 表面共刺激分子表达低下或缺失而
处于无能状态。赵艳霞等[7]研究发现ITP 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86 表达较对
照组增高。Nagahama 等[8]发现ITP 患者血浆可溶性CD154 水平明显升高。自
身反应性T 细胞活化后作用于B 细胞使B 细胞活化产生抗血小板抗体,破坏血
小板。ITP 患者活化的T 细胞具有抗凋亡的作用,活化的自身反应性T 细胞不
能通过激活诱导的细胞凋亡途径被消除[9],使得自身反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