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乐品牌营销的社会化转变.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可口可乐品牌营销的社会化转变 讯:可口可乐公司CMO——Joe Tripodi 于2011 年4 月在哈佛商业评论的 这篇文章(Coca-Cola Marketing Shifts from Impressions to Expressions) 很好的阐释了从一个传统品牌的角度,如何把社会化理念落实到营销的策略和 计划当中。社会化到底会给品牌营销带来什么样改变?这无需过度争论,因为 改变已经在发生。社会化是不是意味着传统企业又会落后?这也无需过度担心, 因为传统品牌已经体现出的学习的能力和速度,实践的勇气和力度是不容低估 的。今天,讨论社会化的重点不应该是社会化多么重要,而是这个重要的理念 如何在公司内部落地,从战略,组织,流程,实践方面逐步适应社会化时代对 于公司和品牌管理的要求。 来源: socialbeta从这篇文章中可以清楚的了解到可口可乐如何从品牌战 略的高度来看待社会化,而非仅仅从战术层面讲如何进行社会化营销。其中的 核心观点,从消费者印象到消费者表达,很清楚的诠释了社会化对于品牌带来 的本质性变化——我的可口可乐,我的体验,我的表达!在无处不在的社会化 对话中,可口可乐需要扮演的是一个主持人、协调人的而非主导者的角色。 从消费者印象到消费者表达,并不仅仅是传播方式的变化,而是因为社会 化的消费者体现出了很多以往不同的特点,从而要求品牌营销的思路和方法都 要进行改变。在印象时代,通过问卷询问方式获取的知名度,使用率,认知度 等衡量品牌健康的指标体系,在消费者表达的时代就未必适用。因此,从品牌 建设效果衡量的角度,也需要一套适应消费者表达时代的指标体系。 正如Larry Weber 在Marketing to the Social Web 中开篇所说的,在社 会化时代,互联网不是一个渠道;品牌商是一个整合者,而不是广播者。 marketer 要以开放的心态重新思考过去的营销经验,但是,营销的本质没有改 变。因此,少一些时间讨论社会化网络带来的那些技巧和概念,多一些时间思 考如何从营销的本质出发,从战略的层面把社会化的理念落实到公司战略,品 牌战略以及具体的执行计划中。这可能是品牌商社会化再造的重要出发点。 今年是可口可乐的奥运营销年。在中国,这是微博兴起以来的第一个奥运 营销年,期待可口可乐在国内也呈现出精彩的社会化品牌营销案例。 以下为Coca-Cola Marketing Shifts from Impressions to Expressions 原文编译: 可口可乐品牌品牌营销的社会化转变很多人都记得曾经的CMO 的角色比现 在简单,那时信息的流动是单向的——从公司的消费者。在准备市场计划和预 算的时候,关键衡量标准是消费者印象,即多少人会看到,听到或者读到我们 的广告? 那个方法如果现在说还管用的话只可能出现在电视剧《广告狂人》里面。 现在信息从很多方向流动过来,消费者的接触点倍增。那些陈旧的,单一形式 的做法已经让位于精准营销和一对一的沟通。也许,最重要的变化是消费者现 在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力量,自发创造关于我们品牌的内容,并通过自己的社 交网络分享到整个互联网。这已经改变了我作为可口可乐CMO 的角色,改变了 公司和消费者建立紧密关系的方式。 短期来看,消费者印象还会是营销效果衡量的基石,因为这是被普遍用来 衡量不同媒体广告效果的统一方法。然而消费者印象仅仅告诉广告主一个粗略 的受众范围。从定义上来讲,印象是被动的,他们没法体现出品牌和消费者之 间的真正紧密联系(engagement)——这恰恰是我们努力所想最终达成的目标。 拥有品牌知名度(Awareness)很不错,但是拥有支持度(Advocacy)才会把公司的 生意提升到下一个层级。 因此,除了消费者印象,我们越来越多去跟踪消费者的自发表达。对于我 们,表达代表了消费者或者说选民对可口可乐品牌联系的紧密程度。这可能是 一个评论,一个”like”,上传一张照片,一个视频,或者转发帖子到他们的 社会网络中。我们正在衡量这些消费者表达的效果,并且把从中学习到的经验 通过全球各地的2700 名营销人员在全球性或者地方性的品牌建设活动中广泛应 用。 这是一个消费者被赋予权力、消费者和品牌关系非常紧密,消费者被网络 紧密连接在一起的全新时代。在这个时代,致胜的关键是什么?以下是我们目 前学习到一些主要经验: a)接受消费者能够创造比你们更多的信息的事实。 在消费者自发表达的浪潮中,不用跟消费

文档评论(0)

103015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