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报网融合下“新型记者”的素质.pdf

浅析报网融合下“新型记者”的素质.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析报网融合下“新型记者”的素质 摘 要:本文笔者主要通过对我国报网融合现状的分析,提出了报网融合背 景下“新型记者”的概念,并说明“新型记者”的本质是传统报纸媒体记者的 三个转型。同时,笔者又补充强调了“新型记者”应具备的三个素质,以供业 界人士参考。 关键词:媒介融合;报网融合; “新型记者” 一、媒介融合的历史渊源 在2003 年,AOL 时代华纳董事局主席史蒂夫?凯斯(STEVE CASE)曾在演说 中提到,每个十年都有与之相系的词。“20 世纪 80 年代,这个词是个人电脑。 90 年代,这个词是互联网,而接下来的10 年,关键词将是融合”[1]。媒介融 合正是接下来的10 年中新媒体研究的焦点之一。 “媒介融合”这个概念,最早是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教授索拉·普 尔提出的。他提出“传播形态融合”这一概念,来描述各种媒介呈现出得多功 能一体化的趋势。最初人们关于媒介融合的想象更多的集中于将电视、报刊等 传统媒介融合在一起[2]。广义的媒介融合,包括一切媒介及其有关要素的结合。 近几年,西方学者对于“媒介融合”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应是美国新闻学会 媒介研究中心主任 Andrew Nachison 的定义,即:“印刷的、音频的、视频的、 互动性数字媒体组织之间的战略的、操作的、文化的联盟”[3]。 近几年,“媒介融合”在数字化,受众订制化、细分化,众多产业甚至是 跨产业不同层次融合的背景下,其发展势头良好。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美国 1996 年颁布的《电信法》,其放宽了对广播电台、电视台所有制的限定,允许 电话公司参与有线电视市场的节目竞争。“这开了所有传播通信服务业自由竞 争之先河,开创了一个数字化的时代,继而引发了大汇流。立法者认为,这个 新的法案向人们展示了21 世纪的传播蓝图”。在这场融合大流中,比较典型的 事件就是2000 年1 月10 日,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服务公司美国在线和世界上 最大的传媒公司时代华纳宣布合并。这成为国际媒介产业融合发展的标志性事 件,同时也是“媒介融合”在实践方面最具代表性的成果。而我国在媒介融合 实践方面,发展较早、成果最显著的形式就是报网融合。 20 世纪90 年代以前,新闻行业被报纸广播电视三大传统媒体瓜分。这一 时期,传媒业还处于一个“有报无网”的阶段。此时期是我国报网并存期,中 国报纸电子版的标志性事件是1995 年10 月20 日《中国贸易报》推出网络版。 此后,《中国日报》网站也于年底开通。1997 年元旦,中国第一大报《人民日 报》推出电子版,当年底全国上网报刊达60 家。这一时期,网络上的电子内容 大多是报纸内容的翻版,“报网同质化”现象严重。而在网络原创内容上有所 探索的几家西方报纸,也基本出现在90 年代末期。2000-2005 年是报网互动时 期,在中国,这一时期是以2000 年10 月28 日《人民日报》网络版改为“人民 网”为标志,也即报纸网络版被综合性的新闻网站所取代。随后,人民网、中 国日报网、中青网等网站成为获得登载新闻许可的重点新闻网站。其间,报纸 的“网络版”依然存在,以图形版或PDF 版形式存在,且只占整个网站内容的 一小部分。虽然报纸的内容与网站发布的其他新闻“动静分区”,但报纸与网 络实现了良好的互动。主要表现在每条报纸新闻的下面都会用超链接形式组合 相关的网络稿件,一方面,网上点击较多或者反馈热烈的热点事件,都会成为 报纸上的新闻,而报纸上的重点稿件,又会被搬到网上做突出处理。另一方面, 充分挖掘热点事件,利用媒体优势,最有效报道。到2005 年,中国网民突破1 亿。以博客为代表的Web2.0 概念,推动了中国互联网的发展进入了互动的新阶 段,我国报业也进入了一个“报网融合”时期。较之“报网互动”阶段,这一 时期报网摆脱了彼此独立的状态,走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期。这 一阶段模糊了各媒体与媒体从业者之间的界限,形成了新闻采集方式和新闻信 息的汇流与分享。 西南民族大学新闻系吴闻莺提出,媒介融合带给新闻传播业的冲击有三个 方面:1.新闻信源和传播主体的变化;2.新闻传播方式的变化,由单向传播向双 向传播,有媒介组织对大众的传播,转向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传播;3.传 播载体发生变化和传播方式变化带来的传播组织结构和信息管理方式发生变化 [5]。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信源和传播主体发生了变化。 普通网民既是信源的提供者,又是简单信息的发布者。主要以视频、音频 和文字等手段将感兴趣或是他们认为牵涉公共权益,有普遍社会影响的

文档评论(0)

103015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