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历史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更需要创新。面对新课程改革,作为一名中学
历史教师,我深深体会到“读史使人明智”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深深体会到历
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非常重要。下面就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
的创新能力谈几点拙见:
一、引用历史人物、事件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长期从事历史教学,我们不难发现人类社会的每一次重大变革、每一次进
步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创新活动的结果,都是以思想观念的不断解放
和更新为先导的,历史发展进步的本质含义就是创新。在历史长河中,改革和
创新的人物、事迹不胜枚举,如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中
国的四大发明、中国的万里长城、古代埃及的金字塔„„这些都是人们在推动
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创造性历程,这些典型创新事例会深深打动学生,形成强烈
的创新意识。
由此可见,创新贯穿于人类历史发展的始终,是推动历史向前发展的原动
力,是人类社会文明与进步的必然选择。一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创
新史。
历史教学中所蕴涵的创新教育素材是非常丰富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
善于运用历史事实,让学生时刻置身于创新的时代激流和氛围之中去体验和感
悟创新,使其认识到创新对人类进步的巨大影响、创新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
作用,从而激发其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刺激求知欲,培养创新意识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兴趣也是学生积极主动学
习的前提和内在动力。在这种前提下,才能使学生心里充满好奇心和强烈的求
知欲,积极主动参与教学。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刺激求知欲呢?
首先,精心设计课堂导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成功的导入,
往往会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使学生一开始就置身其中,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例如,在教学《三国鼎立》一课时,首先播放一段《三国演义》主题歌,雄浑
豪迈的歌声很快就把学生带入到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和历史情境之
中,形成良好的氛围,从而达到激发兴趣、感染熏陶的目的。
其次,充分利用丰富多彩的直观材料。直观形象的材料,能再现历史,调
动学生的各种感观,我们可以以实物、图像、声音、多媒体再现历史情境,使
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如在总结三次科技革命时,我收集了一些图片和录像资料展示在学生面前,介
绍三次科技革命的成就和科技革命给各国带来的影响、前两次中国的科技成就
并没有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原因,使学生在近距离中感悟到前人的创新成就的
同时,激发学生为振兴祖国的科学事业而创造性地学习,以期达到激发学生的
创新欲望。 再次,捕捉现实生活中的热点、热门话题,创设发散性问题情境,
点燃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如:在讲完《美国南北战争》后,我把问题引向了
台湾问题,然后请学生比较两者之间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对美国、台湾和中国
政府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学生各抒己见,集思广益,最终得出结论:台湾自
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美国用自己的方式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也不要干涉别国的统一。我
因势利导,再启发他们思考:我们能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做些什么?短短几分
钟,学生思维从十九世纪下半期的美国跨入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从学习历史知
识转到思考自己要为国家做些什么,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第四,教师用语言激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一位教育家说过:“教育
语言应是导火索、冲击波、兴奋剂,要有启人心智、激人思维之功效。”可见,
语言激励的作用不可忽视。我们对学生激励的方法有时很简单,一个会心的微
笑、一个赞许的目光、一个引导的手势,都可能产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功
效。我们还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的微小成绩予以肯定、表扬,鼓励学生不断进
步,培养其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与他们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
学习历史的兴趣。
三、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多思善问”的精神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科学领域内或现实生活中,选取某个问题作为突破
点,通过质疑、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表达与交流等探
究学习活动,获得知识,激发情趣,掌握程序与方法。爱因斯坦认为:“提出
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的探索精神往往出自于敢于提出
问题,探索的过程也往往是思维创新的过程。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
主体作用,教师创造良好的问题意识环境,让学生思考讨论、发现问题、提出
问题、解决问题,改变过去的“灌输式”教育,向“主体教育式”转变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