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惠燕的办园智慧.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冯惠燕的办园智慧

冯惠燕的办园智慧-幼教论文 冯惠燕的办园智慧 文 | 本刊记者 余芳倩 见到冯惠燕是在她们幼儿园的会议室里,中间是椭圆形的长桌,墙上挂着一大幅牡丹。靠墙的陈列柜里,放着来参观访问的各国幼儿园带来的礼物,琳琅满目。1972年起,由周恩来总理指示,北京市第一幼儿园(以下简称一幼)开始接收外宾孩子,成为首批涉外单位。对外,一幼是北京乃至中国幼儿园的一扇窗口;对内,一幼第一批被验收成为北京市市级示范园,是幼儿教育的前沿阵地。 冯惠燕端着两杯茶从茶水间走出来,阳光正好打在她的脸上,笑容挂在嘴角,短发烫得蓬松弯曲,隐隐有几根银丝泛出光芒。她穿着黑色的职业装外套,内里是红色的针织衫。针织衫的高领可以拆卸,连接处,一串透明的扣子,稀稀疏疏,像在脖子上挂了一串项链。 这是超龄服役在中国一线幼儿园园长岗位上的“冯老师”,当了20多年园长的冯惠燕。 三个月后失败的“公共餐厅” 冯惠燕的名头很多:北京首位举行“办园思想研讨会”的名园长、北京市最先领衔“名园长工作室”的园长,也是媒体上出现得最多的幼教行业代言人,北京市人大代表。 这些名头并没有让冯惠燕拿起架子。相反,冯惠燕不像她那个年纪的人,时尚、热情。我们见到冯惠燕两次。第一次,她穿着及膝的靴子,黑色的夹克,近60岁的人,保养得很好,并没有急于和社会上的年轻人划清界限。按照女干部的任用规定,一般在领导岗位的女同志,55岁就会退居二线。她没有。 我们试图找寻着其中的奥秘。一位上世纪50年代出生的女士,如何在38岁就当上北京市最一流幼儿园的园长,如何成为幼教行业的代言人,又为何能在60岁时还担任园长,并且实行她想要的改革。 对人柔和,对事较真,懂得在可与不可之间把握尺度,审时度势靠近自己的目标,这是近60岁的冯惠燕的办园智慧。 2000年,北京市第一批公办园试水体制改革,冯惠燕的北京市第一幼儿园就是其一。她的改革并不是在第一幼儿园里进行,而是要把她想做但在本园“不好解决的事儿”,找个试验田来尝试一下。 比如公共餐厅的想法。冯惠燕曾经在本园进行过三个月的实验,让孩子们去公共餐厅吃饭。这并不是简单地给孩子换个吃饭的地方,而是要把保育员的角色解放出来。变传统一个班“两教一保”为“两教一助”。 想把保育员变为助教的想法由来已久。 保育员主要负责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吃喝拉撒,洗洗涮涮。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对于幼儿园老师的定位还停留在“幼儿园阿姨”的角色,当时招来的保育员更是如此。一幼有不少资历很老的保育员,进园早,文化水平不高,年纪大,做事情讲究效率,但是不讲究方法,管理起来,容易产生问题。 如果孩子都去公共餐厅吃饭,那么原来由保育员承担的跟孩子吃饭相关的工作,就由餐厅人员承担了。新招的助教,都是学前教育专业毕业,学习这些事务性的工作不在话下,还能在专业的前提下思考问题。 公共餐厅也是冯惠燕从专业角度进行的设计,“教室里不摆那么多桌椅,孩子的活动区就大了”。 但凝结着冯惠燕管理和专业思考的公共餐厅计划,三个月就失败了。“搞不下去,乱得一塌糊涂,”冯惠燕对《幼儿100》记者回忆,“老教师不习惯,推不动。” 改革遇到了阻力,只有两种对策。后退,或者迎难而上。作为园长,她可以下命令,全园上下必须这么改,不行就走人。但这种强硬的做派不是她的风格。 冯惠燕的方式,介乎强硬与柔软之间,她讲究时机。 这就是一幼实验分园开班的一个重要原因。她要把她在本园推不开的改革换个地方试验。 把实验幼儿园的牌子挂起来 北京市幼儿园进行体制改革试点的消息传到冯惠燕耳朵里的时候,她感觉有些复杂。“喏,你看!”东城区教委的领导指着一座水泥房子给她看,如果她接手,这座空空的建筑物和它脚下的土地就是政府能提供的全部帮助了。 冯惠燕想尝试,这将是一畦试验田,这里没有任何历史遗留的羁绊力量。 而且,她一直跃跃欲试,如果让她走入市场,她能不能做好? 她赶上了一辆幼儿园体制改革的班车。1995年,七部委发布《关于企业办幼儿园的若干意见》,提出“鼓励企业幼儿园向社会开放……推进幼儿教育逐步走向社会化”。此后,全国,包括北京在内的一批企业、事业单位幼儿园向民间资本抛出了绣球。民办幼儿园像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典型的是,具有北师大发展心理学博士背景的程跃在1996年9月创办的金色摇篮潜能教育机构,并在随后几年里发展得很快。 冯惠燕默默关注着。这不仅是民办园的契机,也给有能力的公办园提供了改造的对象。 走入市场办园需要三个条件。 首先是生源,有了生源,才有收入。2000年,社会上还没有入园难的问题,但作为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的一幼,从来都是皇帝女儿不愁嫁,想来入园的家长排着长队。冯惠燕常常要为处理各种关系,安排各种幼儿而感到头痛。如果挂上一幼的招牌,她做做家长工作,生源绝对不是问题。 其次是管理。彼时,冯惠燕已经当了8年的园长,在管理上,不论是她个人,还是她所带领的管理

文档评论(0)

phltaota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