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予一人”义理初断.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尚书》“予一人”义理初断

《尚书》“予一人”义理初断-哲学 《尚书》“予一人”义理初断 黄星 【摘要】“予一人”作为殷周传世文献中常见的君主自称,有着丰富的义理内涵。从现存《尚书》看,“予一人”体现的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专制君主与普通民众的天然对立,而是在“天命-君主-臣民”这一政权体系中,借由对君主这一核心的强调,申明彼时君主稳固这一政权体系的现实职责,以及君王保持天命、臣民与自身的有效沟通,乃至稳固各方力量配比平衡的戒慎之意。 关键词 予一人;尚书;以德配天 中图分类号:B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660(2016)03-0111-04 作者简介:黄星,江苏徐州人,(北京100872)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博士生。 “予一人”,此一语词组合的连续使用早已有之。作为殷周传世文献中常见的君主自称,此处的“予”同“余”,即代词“我”之义,“予一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直译为“我一人”。《尚书》文本中,“予一人”凡25见:其中《商书》11见,《周书》14见。与“予一人”近似的“我一人”亦3见于《周书》。由《虞》《夏书》不见“予一人”,我们或可初步推论,“予一人”可能与汤武革命以来日益兴起的君主以德配天的思想相关。 对于“予一人”,当代学人不乏文字学疏解。如李香平、朱红倾向于将“余(予)一人”与“一人”“我一人”等同期语词对比,认为其并非彼时已固定的词语组合①。在本文论及的义理研究方面,据胡厚宣研究,早在殷王武丁时,“余一人”即成为帝王自称,是专制暴君的称号②。刘泽华亦有类似观点:“上帝与王同为帝,王具有人神结合的性质,因此,王同一切人对立起来,成为人上人,故自称余一人。”③ 傅佩荣对这一语词的使用进行了更深入的区间化阐发,认为对于早期君王,这是其对自身居于天人之间独特地位的认知;而对后期君主,由现知甲骨卜辞记载,这多是其卜求自身祸福时的特权自称④。 为了准确把握“予一人”这一君主自称的义理内涵,我们先回归文本,对《尚书》文献中的这一用语做区间式梳理。 “予一人”11见于《商书》,其中5次是商王明确号召臣民服从自己的统治权威: 尔尚辅予一人,致天之罚,予其大赉汝。(《商书·汤誓》)⑤ 嗟!尔万方有众,明听予一人诰……俾予一人辑宁尔邦家,兹朕未知获戾于上下,栗栗危惧,若将陨于深渊。(《商书·汤诰》) 非予自荒兹德,惟汝含德,不惕予一人。(《商书·盘庚上》) 汝无侮老成人,无弱孤有幼,各长于厥居,勉出乃力,听予一人之作猷。(《商书·盘庚上》) 《汤誓》的“尔”指代众臣民,“尚”同“倘”⑥,“致”为“极”⑦,“赉”从郑玄之解、“赐”[清]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219页。此亦为《说文》之常解。孔安国解“赉”为“与”,其意差之不大。[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正义、李学勤主编:《尚书正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91页。 。全句可解为:倘若你们辅弼我,彻行天罚,我将厚赐你们。此处“予一人”是成汤号召臣民辅佐自己,爰革夏正,代行天罚。《汤诰》的“予一人”,则是成汤克夏归亳后,训导臣民,申明自己“予一人”或者说君主的优越地位是由上天赐命决定的。由《汤誓》《汤诰》两篇引文可知,成汤伐夏的正统性在于其是“致天之罚”,亦即代替上天惩处多罪的夏桀,也即其对臣民宣告的“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商书·汤誓》)。而成汤拥有这种“替天行道”的特权也是基于天意,亦即“俾予一人辑宁尔邦家”,上天赐命我来安宁你们的国与家孔安国将传文“天使我辑安汝国家”中的“国”解为“诸侯”,“家”解为“卿大夫”([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正义、李学勤主编:《尚书正义》,第201页)。国、家实为不同等级的臣属封地名称。 。 但是上天赐命似乎也不能完全保证政权的长久稳固,同时也需要臣民对君主的完全服从,或者更确切地说,所谓天命在某种程度上只是君主诱使抑或迫使臣民服从自己的必要手段。而其目的也就是“盘庚迁都”时所强调的“听予一人之作猷”“猷”从《释诂》之解,为“谋”([清]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第231页),《尚书校释译论》亦从此说(顾颉刚、刘起釪:《尚书校释译论》,第947页)。 ,臣民听从君主一人的命令、谋划。而“惟汝含德,不惕予一人”,其意为臣民隐藏才德不惠及君王孙星衍据《史记》语,以“含德”为“舍德”([清]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第226页);顾颉刚、刘起釪引俞樾,解“含”为“藏、怀”,并以“惕”为“施”(顾颉刚、刘起釪:《尚书校释译论》,第938页)。笔者从顾、刘考证。 所以,君主实际需要的是众臣民用虔敬诚心来回应自己、上下戮力同心。《商书·盘庚中》盘庚言:“钦念以忱,动予一人。”孔安国释:“敬念以诚感动我。”[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正义、李

文档评论(0)

ipad0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