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解读《宠儿》中爵士乐风格叙事策略
解读《宠儿》中的爵士乐风格的叙事策略
摘要: 托尼?莫里森(Toni Morrison)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非洲裔美国黑人女作家,其巨作《宠儿》(Beloved,1987)奠定了其作为一位杰出的美国小说家的地位。本文试图从爵士乐风格的文本特征和叙事策略来分析这部小说,指出作家将爵士乐的演奏方式运用到文学创作之中,从而将爵士乐这一美国黑人独创的艺术形式与小说完美地结合,体现了美国黑人文学独特的审美特征和艺术价值。
关键词: 爵士乐 托尼?莫里森 塞丝 宠儿
托尼?莫里森的长篇小说《宠儿》(Beloved,1987)是她创作生涯中赞誉最高、最为独特的一部长篇小说,近年来已成为一部美国文学的经典,文学评论的焦点。这部小说为她赢得了世界范围的赞扬,并使她荣获普利策文学奖。作为一名美国当代女性作家,她致力于维护和宣扬黑人文化。
目前国内对《宠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分析这部作品的黑人文学性、女性形象的塑造,以及对宠儿身份的探讨等方面,本文试图从爵士乐风格的叙事策略来分析这部小说,使读者体会到她作为一名黑人女性作家对黑人文化传统的热爱以及黑人民族文化中的独特性和魅力。
莫里森从小受到黑人音乐的熏陶,对黑人文化的热爱使她发现,黑人民族要生存下去,除了拥有政治权利和经济独立外,必须保留黑人文化。而源自非洲的爵士乐正是黑人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员。美国黑人的爵士乐19世纪发祥于美国南部路易斯安那州的新奥尔良市,至今已经有百年历史。爵士乐是在布鲁斯和拉格泰姆的基础上,以小型管乐队的形式即兴演奏而逐渐形成的。爵士乐以非洲音乐传统为重要起源,早期的音乐形式可以追溯到奴隶制时代的做工歌曲、田间号子、儿歌以及对街头小贩叫卖声的模仿。最初奴隶们没有乐器,同一个村庄与家族的人都被打乱分开安置,使得一群奴隶之间没有共同语言。然而依靠对共同的民族传统和音乐的热爱,他们从各自古老的文化传统中,将爵士乐发展成为以歌曲讲故事的一种新的交流形式。奴隶们保存了从非洲带来的艺术传统,发展了自己独特的音乐和舞蹈、劳动歌曲、从教堂的赞美诗中衍生出来的宗教歌曲,用木棒和骨头击奏出各种节奏型音乐,等等。19世纪中叶南北战争结束后,黑人逐渐流入城市,由黑人创作和演奏的音乐也开始在美国南方和其他地区的城市中流行起来。爵士乐成为美国黑人历史的对照和民族文化意识的音乐类比。正如詹姆斯?鲍德温所说的:“只有在音乐中……美国的黑奴才能够讲述自己的故事。”
莫里森的小说中很多文本特征和叙事策略源自美国黑人的爵士乐。莫里森多次强调她所效仿的正是黑人艺术的伟大成果:“它(爵士乐)对我来说,从某方面说明了我所生活的文化以及我的作品。”在《宠儿》这部小说中,用爵士乐风格的文本特征和叙事策略来写作成为莫里森独有的写作风格。这部小说中爵士乐般饱满的音质、绚烂的声部、悲伤激越的曲调强有力地反映了奴隶制下黑人生命的动人旋律。这部小说不仅揭露了残酷的奴隶制度,唤醒了黑人勇于面对过去的勇气,而且继承弘扬了黑人本民族的文化传统,是一曲宏大的黑人民族文化之歌。
一、爵士乐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即兴演奏。
爵士乐手在演奏中即兴变换曲调,并且从不重复同一种乐调。“不同的夜晚,不同的情绪,不同的演奏伙伴可能把同一支曲子演变成完全不同的版本”。《宠儿》的整篇故事就好像一曲即兴演奏的爵士乐。“开篇突如其来,没有章节标题,首行也没有缩进,让人不明就里,读者仿佛一下子置身于爵士乐纷乱的音符中。随后的章节同样既无标题,也无明显的过渡,动荡的叙事节奏,把故事拉向不同的人物和事件,恰似爵士乐的即兴演奏”。同时整篇小说并不是按线性展开情节,而是把不同的时间、地点组合交织在一起,叙事支离破碎,时空不断错置。现在与多个层次的过去交织在一起,过去的故事时而出现在人物的回忆里,时而掺杂在现时的故事里,仿佛如一曲时而跳跃、时而舒缓、时而又突然多变的爵士乐。
二、爵士乐的另一特点是,在演奏中一个人不能主导整个演出,他必须非常关注别的声音,别的乐器在做什么,说什么。
爵士乐是各自独立、又具有充分价值的多声部的合唱与交响,不同的乐器用不同的音调唱同一首歌。莫里森将之运用到小说叙事中,做到多声部的即兴阐发。这些人物的不同声音,对同一件事情的不同看法,使小说的不同成分构成统一与反对,肯定与补充的对话关系,如同音乐中的多声部和旋。同一个故事由几个不同的声音说出,而在每个声音里听起来都有不同,作品的主题就在众多不相协调的不同声音中得到体现。在《宠儿》中,“塞丝、宠儿、贝比?萨格斯、保罗?D、爱拉、约翰等人虽然唱的都是同一首歌:奴隶之歌,但是他们却不是齐声合唱,而是各有主张,他们的歌声是相呼应和、补充或者修正不同的变调。塞丝与宠儿之间演绎出关于母爱的绝唱。保罗?D与塞丝的声音是一曲捍卫作为男人与女人的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