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解读《纯真年代》中“纯真”
解读《纯真年代》中的“纯真”
摘 要: 伊迪丝?华顿的《纯真年代》讲述了她那个时代纽约社会的一个悲剧爱情故事。本文试图从小说题目的寓意入手,对“纯真”一词的含义进行剖析,以揭示老纽约“纯真”面纱背后的残酷,以及其社会风俗礼仪和传统观念对人性的束缚。
关键词: 《纯真年代》 老纽约 纯真 残酷 人性束缚
伊迪丝?华顿(Edith Wharton,1862―1937)是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著名社会风俗小说家之一。她的小说大多以纽约上流社会为背景,记录了她那个时代纽约社会风俗礼仪和传统观念对人性的束缚。她所塑造的主人公多被大环境中的“风俗、礼仪、文化”等自己无法控制的社会因素所缠绕,通常只有悲剧性的结局(潘建,2002:161)。华顿于1920年发表的长篇小说《纯真年代》被评论界认为是她最成熟的作品,这部作品使她成为美国文学史上第一位获得普利策文学奖的女作家。《纯真年代》的小说情节???不复杂,讲述了纽约一个男人在两个女人之间作出爱情抉择的故事。男主人公纽兰?阿切尔(Newland Archer)即将与门当户对、美丽纯洁的未婚妻梅?韦兰(May Welland)结婚,可是这时梅的表姐――已嫁为人妇的埃伦?奥兰斯卡(Ellen Olenska)从欧洲回到纽约,以逃离风流成性的粗暴丈夫。从欧洲回来的埃伦成熟、美丽,充满激情和自由的气息,一下子把乖巧温顺的梅给比了下去,纽兰被她深深吸引并爱上了她。然而,面对社会压力和道德传统的约束,他们的爱情注定逃脱不了悲剧的结局。
关于这部小说的主题,文学评论家们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了分析和解读,包括作品的结构、人物个性塑造、社会道德、人物心理等方面,涉及文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多学科领域。但很少有人真正去体会“纯真”一词在小说中的意义。我试图从小说题目的寓意入手,揭示华顿笔下“老纽约”社会真正的面目和人物的悲剧命运。
小说的英文题目(The Age of Innocence)常见的译法有两个版本:《天真时代》和《纯真年代》。字典对Innocence这个词的解释通常有三种:①天真的,单纯的。也就是指一个人思想像孩子一样的单纯无邪,看不清事实;②无害的,无恶意的;③无罪的,清白的。我认为译为“纯真”要比译为“天真”好。因为“纯真”不仅仅包括了天真无邪,还暗含了上面的第二和第三个意思在里面,更能表达小说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华顿之所以这样定这部小说的题目,绝不是为了歌颂以梅为代表的那个时代的纽约女性的纯真善良,也不是为了表现男女主人公的纯美爱情,而是讽刺老纽约的伪纯真,以及其对人性的束缚和扭曲。
一、“纯真”背后的冷酷纽约上流社会
华顿笔下所描绘的纽约上流社会是一个人情冷漠的社会。有人曾把《纯真年代》中的上流社会生活比作一种“衬套里的生活”,意思是纽约上流社会的生活是一种表面看起来被很光鲜而实际上却死气沉沉的生活。“19世纪70年代的纽约社会及其风俗被华顿以一种神秘的精确描述出来。小说中人物那种类似禁锢的生活、虚伪做作的行为标准、千篇一律的清规戒律、逐渐僵化的热情、不断冷却的心和华丽外表下的行尸走肉都被作者毫不犹豫地表现出来”(Charles McGrath,1998:43)。这一点充分表现在人们的社交活动上。那个时代的上流社会的交际活动非常沉闷,似乎除了宴会外就是歌剧。因为在纽约贵族的眼中,这些才是“高雅”的活动。除此之外,人们很少有交往。为了维持社会的那种“纯真”,他们在宴会上除了吃喝就是逢场作戏地谈论一些无关痛痒的话题,因为他们“害怕丑闻甚于疾病”,所以他们说话都非常小心,回避谈论离婚等他们认为粗俗、不体面的话题。然而,这种“纯真”带来的反效果――厌倦、孤独、无知、逃避和虚伪却远远大于它所能带来的安全价值,因为人们害怕听到“不体面”的话,从而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失信(Helen Killoran,2001:99)。纽兰对梅的爱情背叛也是植根于这一深层的社会原因。
纽约的冷酷更表现在对待“新”事物上。当时正值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的时代,美国正经历着一场时代的变迁,正处于一个社会新旧价值交替的极为敏感的时代里。新兴资产阶级大刀阔斧地闯入保守衰败的贵族资产阶级的世袭领地(谢荣贵,2006:203)。为了维护自己的阶级,纽约上流社会的贵族们团结一致,用本阶级的封建价值观和社会习俗来衡量一切,于是他们以“纯真”为幌子,把自己困在一个“小小的金字塔里,严格抵制任何塔外的入侵者,不允许任何有悖于‘时尚’的行为存在”(史菊鸿,2000:70)。这个金字塔里的人们害怕一切“有害的东西”。当浑身洋溢着开放思想和自由观念的埃伦出现在纽约时,大家对她几乎都持惊恐和抗拒的态度,因为她无论外表打扮还是行为举止都与保守的纽约习俗礼仪格格不入。在老纽约人的眼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