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三步法.docVIP

解读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三步法.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解读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三步法

解读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三步法   摘 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教师“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引导学生尊重文学鉴赏规律,按照科学的鉴赏方法,紧扣文本,主动探究发现。   关键词:高中 语文 课程标准 解读      前言      高中语文课程教科书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文本,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潜能的载体。依靠文本,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更能激活学生学习思维潜能,更能延伸扩展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 解读文本步法之一:走进文学作品,作身临其境的感受      任何作品,要从内容到形式把握适当,首先就要将语言还原为作者所建构起来的意象,然后让自己置身其中。如读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我们就应该张开想象的翅膀,在眼前浮现这十个字所构成的画面:雨后,山上的松林一尘不染,显得格外苍翠,皎洁的月光穿过树叶的缝隙在林间留下斑驳的影子,给人以明净清幽的感觉,好像连自己的心也被洗净了一样;而此刻,山泉因水量充足,流势增大,那白练似的泉水从石上流过也淙淙有声,像优美的奏鸣曲一样在身边响起,更反衬出山中的宁静,使人感到仿佛是大自然的脉搏在轻轻地跳动。唯有这样身临其境,我们才能理解艺术家以心灵映射万象,以语言抒发性灵之妙趣。而要做到身临其境,有两种办法:   1.1 有感情地诵读。通过朗读,文字符号又变成了富有感染力形象化的声音符号。眼与心谋,耳与口谋。可以有效、快捷地领悟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与写作意图,领悟作者的构思匠心和语言运用技巧。当“书读百遍”读流畅了,读得重音、停顿、速度、语调等处理得恰当好处了,其义也就自现了。文学作品就要活化成鲜活具体可感的情境,学生就不知不觉就身临其境了。使人物之话,如出己口;使文章之情,如出己心。   当然,朗读训练要得法。教师的范读与指导要准确到位。如能采用录音或多媒体教学,效果会更加明显。为调动学生积极性,可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激发学生诵读兴趣,如分角色朗读、情景表演、诗歌朗诵、演讲比赛等。   1.2 绘声绘色地转述。转述其实是激发学生调动一切可用信息,使文本文字尽可能准确地意境化的方法。转述将我们的头脑中想象出来的作品描写的情境用语言绘声绘色地表达出来。转述可以逐步完善,也可以多人互为补充。随着转述的不断丰富与完善,我们想象中的情境也就会愈加鲜明与形象。比如李煜词《浪淘沙》最后两句:“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如能把昔日“帝王”与如今“囚徒”这两种天壤之别的生活情境,用语言绘声绘色地转述出来,学生自然难以忘怀,哪用得着教师喋喋不休地条分缕析?需要指出的是:训练之初,学生往往发现不了文中重点之处,老师应多加指点。      2 解读文本步法之二:转换作品角色,换位思考      言为心声,作家写诗作文的愿望,都是真诚地把自己体验过的情感通过一定的文字传达给读者,以唤起读者相类似的情感体验,进而陶冶读者的道德情操。所以,身临其境之后,读者要准确细察、咀嚼、体味作者之心。即将心比心,用心灵去感受心灵。由于不同的作品之情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如寓情于景、寓情于物、寓情于事、寓情于人、寓情于理等等所以将心比心也有不同的切入点。   2.1 换种说法试一试。比如《雨霖铃》中“执手相看泪眼”一句,如把“执”改为“握、拉、牵、抚、捏”等动词,表现力有何不同?在比较中让学生准确把握词人内心情感。   2.2 抓住悬念想一想。比如《虞美人》开篇:“春花秋月何时了?”面对良辰美景,词人为何盼望快些了结?抓住这个悬念想一想,顺藤摸瓜轻而易举就能抓住到词人绵绵不绝的愁绪,进而感受到词那不可抑制的故国之恋。   2.3 紧扣文眼品一品。如《扬州慢》,只“空城”二字,思想感情全出。其余如“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便迎刃而解,真有势如破竹之妙。   2.4 知人论世揣一揣。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如结合当时被贬永州的背景,结合作者渴望昭雪重用的愿望,学生便不难发现:诗中的在恶劣环境中依照倔强地垂钓的老者,不就是对梦想苦苦追求的诗人的化身么?   2.5 找粒水珠映太阳。如《荷花淀》“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这两处细节描写,就是可以映照太阳的水珠,学生可以借此领悟妇人心底的瞬间波澜:突出其来的惊讶,深情的依恋,别后的为难,种种情感一时迸发,又继以理智的自律,从而认识到一个进步妇女丰富的内心世界、深明大义的高尚情操。   2.6 跳出言外觅真言。如《荷花淀》中“这有什么看头哟?”《雷雨》中的“你是萍――凭什么打我的儿子?”都有丰富的潜台词,都有一定的言外之意。      3 解读文本步法之三:理性分析作品,动情达理      杜甫《春望》中“感时花溅泪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