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离骚》艺术成就
论《离骚》的艺术成就
【摘要】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开创了一种完全不同于《诗经》四言体为主的新诗体――楚辞。而作为楚辞代表作的《离骚》,更是集中体现了楚辞这种新诗体的种种特点。《离骚》在艺术上具有极大的独创性,在结构、创作方法、表现手法、语言形式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创新和发展,因此本文将着重从以上几个方面对其艺术成就进行具体的分析、论述。
【关键词】屈原 《离骚》 艺术成就
在中国诗歌史上,继《诗经》之后,公元前四世纪在中国南方楚地出现了一种新的诗体――楚辞。楚辞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代表了一种和《诗经》大不相同的诗歌样式,甚至可以说比《诗经》更成熟、更具有文学艺术性。作为楚辞奠基者、创始人的屈原更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以自己不同寻常的政治经历、卓异的个性品质和才情铸就了不朽的楚辞文学;他用自己的血泪写下了一篇篇震撼人心、光耀千古的伟大诗篇。正如刘勰所说:“不有屈原,岂见《离骚》?”[1]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可谓是一篇经典之作。屈原的政治理想、高洁品质、文学才能在《离骚》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特别是《离骚》的艺术成就,更是令人叹服不已!
1.屈原的生平和思想
屈原(约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7年?)名平,字原。我们从《离骚》中可以看出,屈原出身于楚国的同姓贵族,但到他这一代时已经没落了。屈原早年以贵族的身份进入仕途,可能因为才能出众、表现出色,得到怀王的赏识,被封为左徒。据《史记#8226;屈原列传》记载,他“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是一位非常难得的、杰出的内政外交人才。
在当时“纵合则楚王,横成则秦帝”[2]的情况下,屈原对内主张进行政治改革,达到富国强兵、增强国力的目的。但由于改革措施触犯了贵族的利益,因此他遭到了谗毁、排挤,最终被流放。屈原对外主张联齐抗秦,这是符合当时的现实情况的。但这也遭到了楚国贵族的强烈反对。这真是一帮昏庸到极点的寄生虫。如果说他们反对屈原的对内主张还可以理解的话,那么他们反对屈原的对外主张,甚至通敌卖国,这简直让人匪夷所思。难道他们不懂得“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的道理吗?后来六十多岁的屈原,看到自己深深热爱的祖国惨遭覆亡,十分悲愤,在写了《哀郢》和《怀沙》以后,便自投汨罗江而死。
2.《离骚》的艺术成就
《离骚》是楚辞这种新诗体的代表作,更是屈原的代表作;是屈原崇高的政治理想、高洁的思想品德、顽强的斗争意志和炽热的爱国感情的结晶。它最能充分地显示出屈原作品的艺术特色。
《离骚》在艺术上取得了杰出的成就,是一首表现了独特的艺术个性和艺术风格的政治抒情诗。
2.1对中国诗体的贡献。《离骚》作为一首带有自叙平生性质的政治抒情诗,为了表达复杂的矛盾、丰富的思想感情,大大突破了《诗经》中基本定型的短章复沓的形式。在楚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出结构宏伟、想象丰富、铺采?文、繁音逸响的新型骚体诗。
屈原的这种新创造――骚体,不但加长了句子,而且读起来错落有致,从根本上突破了《诗经》基本上以四言为主的旧形式,成为一种更富于表现力的新诗体。这种新诗体最早打破了诗歌的四言句式,是诗体的一次大解放,给诗国带来了新的契机。他的作品具有诗体生成的功能,在从四言诗演化成为五、七言的过程中楚辞功不可没;《离骚》功不可没。
2.2结构宏伟,回转深入,虚实相辅,波澜起伏。本诗在组织结构形式上一个最基本的特点就是现实的叙述和幻想的驰骋相互交织,虚写和实写相辅相成。
对《离骚》结构的划分历来有多种说法,而我则比较倾向于以清代王邦采为代表的“三分法”。第一大段从开头到“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清#8226;王邦采《离骚汇订》说:“文势至此,为第一段大结束,而全文已包举。后两大段,虽另辟神境,实即第一大段之意。而反复申言之,所谓言之不足,又嗟叹之也。”总的来说,这一部分基本上是叙写诗人现实生活的经历,是实写。
第二大段从“女?之婵媛兮,申申其詈余”到“怀朕情而不发兮,余焉能忍与此终古”。清#8226;王邦采《离骚汇订》云“自‘女?’至此为第二大段大结束。以天帝喻楚王,以神女喻良辅,叩阍解佩,奄忽神游,延伫逍遥,终同梦幻,反复嗟叹之也。”从“索琼茅以??兮,命灵氛为余占之”到“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为第三大段,王邦采《离骚汇订》说:“此为第三段,‘彭咸所居’,乃通篇之结穴也。”这两部分则主要是把炽烈的感情化为超现实的想象,表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冲突;表现了一个苦闷的灵魂上天下地的求索精神。
全诗巧妙地将实写与虚写结合在一起,让人觉察不到一点斧凿的痕迹,过渡是那样的自然巧妙!全诗意似尽而无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