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红楼梦》英译中文化妥协
论《红楼梦》英译中的文化妥协
摘 要:遵循文化适应性原则是文学翻译的一个重要特点。杨宪益和霍克斯等人所翻译的《红楼梦》均不同程度地采取了妥协的处理手段,使译本的风格、成功地进行文化移植和跨文化交际以及产生的效果各具千秋。本文的分析进一步证明:恰当、合理地使用妥协有利于翻译。
关键词: 红楼梦 英译 文化移植 妥协
《红楼梦》蕴藏着极为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自问世以来曾有不少人尝试着对它进行翻译。红学家周汝昌先生在《红楼梦辞典》《序》中指出,“《红楼梦》是一部出自文人之手的传世之作,具有极其深厚的中国文化传统的奇妙的色调和气质,风格和手法。假如不能理会中国汉字文学艺术传统和华夏文人对这种文化的造诣和修养之深之高,那就永远无法真正谈得上理解与欣赏他们的作品。”
由于文化的差异,不同语言在不同场合的使用存在很大的差异。从文学翻译的层面上说,译者往往很难把原语信息所蕴涵和体现的内容、思想乃至风格等完整地移植到译文中去。东西方民族由于历史和文化背景不同,其生产方式、活动方式、思维方式也往往迥然相异。在翻译活动中,这种文化移植主要体现在语言表达体系的建构、文学形象的转译,以及行为主体(即作者和译者)和接受主体(即原文读者和译文读者)的协调等。如何克服上述差异,实现语言符号及相关文化的移植,这是古今中外翻译工作者所关注的热门课题(郭建中,1998:34)。
《红楼梦》目前已有两个完整的英译本,一是杨宪益夫妇的A Dream of Red Mansions (Foreign Languages Press, Beijing,1978),另一是大卫?霍克斯(David Hawkes)和约翰?敏福德(John Minford)的The Story of the Stone (Penguin Books Ltd. 1986)。从整体效果看,这两个译本各有千秋,堪称文学翻译的杰作。但由于译者的个体差异及不同的处理手段,使译本的风格和效果也不太一样。本文基于这两个译本,从文化移植的角度来探讨《红楼梦》英译中的“文化妥协”现象。
文化妥协包含以下三层含义:
首先,它是一种积极的让步。由于语言具有特定的服务功能,因此,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只能以舍弃某话语在语义上的丰富性和充分性为??价;其次,妥协也是一种文化上的“扬弃”。换言之,它与全盘意义的放弃有本质上的区别。译者在翻译作品时,应该努力再现原作者的情感状况,并尽可能保持原作的形式及其风格魅力;最后,妥协作为反映翻译的原始属性的一种手段,它说明了文学翻译在一定程度上的现实性和可操作性。一个民族的特定文化内涵的传播往往以某一特定的语言表达形式来实现,而一个民族的语言表达形式因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氛围中,会在其行文结构、遣词造句及修辞方法上显示出有别于其他语言的特点。为了协调这些矛盾,必要时需作出一定的让步和妥协。此处的妥协,意指在无法保留原语表达形式时,只能顾及其语义或文化信息的传达。
杨宪益(1995:236)认为,在文学中有各种各样的因素构成原文的某些含义,要把这些含义百分之百地传达给文化不同的人则是根本不可能的。这实际上提出了文化移植中的一个不可译的文化意义问题,即笔者所理解的“妥协”现象。这种文化意义对本文化群体是不言而喻的,但对另一文化群体来说,则难以理解。杨、霍各自所译的《红楼梦》就集中反映了这个问题。如《好了歌》第一句“世人都晓神仙好”,杨宪益夫妇的译文(以下简称杨译)是:
All men long to be immortals...
霍克斯先生的译文(以下简称霍译)是:
All men know that salvation should be won...
“神仙”是中国道教的概念,成“神”成“仙”是道家的最高理想,杨宪益把它译为“immortals”,从文化移植的角度看是“妥协”;霍译使用了salvation(拯救)这个词,它把中国文化西化了。“拯救”是基督教的概念,从“罪孽”中得到“拯救”,则是基督教徒的最高追求,这也是一种“妥协”。翻译的首要目的是让读者能看懂、理解,同时,忠实于原作又是翻译的前提。因此,译者既要努力将原文的含义解释清楚,又要重视对其传统文化的再现。如该书第十三回中秦氏对王熙凤说道:“婶子好痴也,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岂人力可能常保的。”
杨译:
“Fortune follows calamity as disgrace follows honor. This has been so from time immemorial.”
霍译:
“Honor and disgrace follow each other in an unending cycle. No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