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吕祖谦蒙学伦理道德教育思想特点.docVIP

论吕祖谦蒙学伦理道德教育思想特点.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吕祖谦蒙学伦理道德教育思想特点

论吕祖谦蒙学伦理道德教育思想的特点   摘 要:蒙学伦理道德教育思想是吕祖谦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吕祖谦在“良知良能”说的基础上,坚持以“德育为本”,在蒙学伦理道德教育思想上主张先入为主,正面引导;顺其天性,循序渐进;强调道德的实践和规范;树立高远的志向;重视环境和榜样的作用。   关键词:吕祖谦 蒙学 伦理道德教育 特点      中国古代的蒙学教育,亦称“蒙养教育”①,是指当儿童智慧开蒙之际及时进行启蒙教育的学问。由于儿童于事多暗昧,因此启迪童稚,消除暗昧也就成为了蒙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成为私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儒家经典《周易?蒙卦》中“蒙以养正,圣之功也”、“养正莫先于礼”的伦理观影响,蒙学教育以“明人伦”为目的,始终肩负着承载和传播伦理道德的使命。伦理道德教育也就成为传统蒙学的主要内容。特别是到了宋代,蒙学的伦理道德教育越来越受到了理学家的重视。与朱熹、张木式齐名的吕祖谦就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大师,其教育思想十分丰富,在蒙学伦理道德教育上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   吕祖谦(1137―1181),字伯恭,学者称东莱先生②,婺州(今浙江金华)人,南宋著名教育家。曾经担任严州州学教授,两次被任命为太学博士,并且设立自己的私人学校,吸引了南宋各地的众多学生,影响很大。一生中从事教学近二十年,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有着自己独到的教育思想,尤其是在蒙学伦理道德教育的训蒙方法上,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   第一,先入为主,正面引导。吕祖谦注重早教,教子以正,但他更强调“正趋向”。他说:“教小儿当以正,不可便使之情窦日开。教小儿当先教以恭谨、不轻忽、不躐等,读书乃余事。”③他认为道德教育必须先入为主,从小注重对儿童行为习惯的培养,接受纯正的儒家伦理道德思想,以端蒙养之基,为今后打基础。他赞成“教妇初来,教子婴孩”的观点,指出“蒙始终宿以严”④,认为“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之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可省怠罚。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吾见世间无教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其??欲,宜诫翻奖,应呵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恣。逮乎成长,终为败德。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是也。”⑤他认为这是“正之于始”⑥的好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用他的话说就是“乃易为力”⑦。如果“今世学不讲,男女从幼便骄惰坏了,到长益凶狠,只为未尝为子弟之事。乃长则于其亲,已有物我,不肯屈下,病根常在,病随所居而长,至死只依旧。为子弟则不能安洒扫应对,有朋友则不能下朋友,有官长则不能下官长,为宰相则不能下天下之贤,甚则至于徇私意,义理都丧。”⑧习染将深以后,性情已就,再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将教之不及,即使“捶挞至死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恣”,“逮乎成长,终为败德”。   第二,顺其天性,量资循序渐进。吕祖谦认为,蒙学伦理道德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应遵循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在道德教育的内容安排上,体现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的原则;在道德教育方法上,因人而异,因势利导,量力而行。他认为在蒙学伦理道德教育中先习经书,对儿童是十分有害的。他说:“后生学问,且须理会《曲理》、《少仪》、《礼仪》等学,洒扫应对进退之事,及先理会《尔雅》训诂等文字,然后可以语上,下学而上达,自此脱然有得,度越诸子。不如此,则是躐等,犯分陵节,终不能成。熟先传焉,熟后倦焉,不可不察也。”⑨他认为对儿童的道德教育,只能从浅近处着手,先教之以小学规矩,使儿童于洒扫应对进退之间习之,量弟子的资禀,循序而进,操功于悠久,不可操之过急。否则,则为“躐等”。   第三,强调道德的实践和规范。吕祖谦认为道德教育讲得再好,如果停留在书本上的探索是不够的,应将学到的道德修养的内容具体落实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中去。他对学生说:“如事兄、从兄、处家、处众,皆非纸上所可记。此学者正当日夕检点,以求长进门路。”{10}这就是说,对于道德的躬行,不是纸上功课所能代替得了的。只有“日夕检点”,才能有所长进。任何一种道德仅从书本上学习,不能领悟其精髓,只有将其付诸生活实践,才能构成自己品质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与吕祖谦“求实用”的思想有很大的关系。为了便于道德的躬行,吕祖谦注意道德规范的制定,这样可以督促初学者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吕祖谦在《乾道四、五、六年规约》中从思想、学业以至生活规范等方面作了具体明确的规定。大到做人的根本,小到如何坐,如何行,如何称呼;哪些是必须做的,哪些是不应该做的。这种种行为规范均带有一定的强制性,督促学生从不自觉到自觉,是思想教育和措施的落实和保障。但如此详细的要求,也显得缺乏灵活性和变通性,束缚了儿童的个性发展。   第四,注重环境的作用,重视榜样的垂范力量。吕祖谦十分重视环境对儿童的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