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毕氏散文谈比喻语境得体性.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毕氏散文谈比喻语境得体性

从毕氏的散文谈比喻语境的得体性   摘要: 王希杰先生对于修辞提出了得体性原则,他认为:“得体性是修辞学中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得体性是评价话语好坏的最重要的标准,也是决定话语表达效果的最重要的因素。”“现在我们认为,修辞的最高原则只有一条,那就是:得体性原则。”本文就从毕淑敏的散文谈谈比喻语境的得体性。   关键词: 修辞 比喻 语境 得体性      语言环境的多层次性决定了得体性的多层次性。得体性可以分为小语境得体性和大语境得体性。小语境得体性是微观得体性,静态得体性指的是语言或话语本身,这是传统修辞学最重视的;大语境得体性是宏观得体性,动态得体性,指的是话语同大语境的关系,也是对大语境适应度。下面就从适应语境的角度对毕淑敏散文中比喻的得体性进行探讨。   1.语言语境   语言语境是指上下文语境。即一个句子在更大语言段落中??处的位置,这是语境的最狭义的解释。“微观得体性,就是在小语境中,在特定上下文中,一个词语、一个句子同其他相关词语和句子的搭配要得当,同整个话语协调一致,和谐统一,形成有机组合”。因此我们应该在上下文中去理解某一个词语、某一句话,去分析它的得体性。   例1:“幸福是个哑巴。”(《哑幸福》)“幸福”是人们的自我感受,而“哑巴”却是有生理缺陷的个体,两者毫无相似点。如果单从这句看,无法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而如果联系它的上一段:“幸福很矜持。遭逢的时候,它不会夸张地和我们提前打招呼。离开的时候,也不会为自己说明和申辩。”结合这点并认真看了全文就会明白:一个人的幸福要靠自己追求和把握。   例2:“我才明白,节日就像一个国度,是有特定的领海和领空的。”(《三月,是我们的节日》)乍看之下,“节日”和“国度”之间毫无联系,但我们通过后面的说明“特定的领海和领空”,联系作者正在谈论的话题“三八妇女节”这一女性专有的节日,就很好明白这一比喻了。   2.文化语境   文化语境指的是交际活动的大背景,包括社会生活、民俗习惯、民族心理、民族历史等。而文化贯穿于语言的始终,因此,文化语境为仅对语言活动起到整体制约作用,对语义也有不可替代的解释和说明功能。例如:   例3:“上午借,下午还。临到考试,便连书也借不到了。我有时顿感滑稽,觉得自己有点像高玉宝。”(《铁马冰河入梦来》)   例4:“婚后的男人,太累太累。好像追赶太阳的夸父,一头担着事业,一头担着家庭。”(《关于女人和男人的吉光片羽》)   例5:“电话像七仙女下凡时的难香,点燃起来,七八个数码拨完,女友的声音,就像施了魔法的精灵,飘然来到。”(《午夜的声音》)   例6:“处方像一条阿拉伯魔毯。它雪片似的飞着,覆盖住病痛的荒野托举来康复的远景。”(《医生提笔》)   在这几个比喻句中,喻体分别是“高玉宝”、“追赶太阳的夸父”、“七仙女下凡时燃起的难香”、“阿拉伯魔毯”,它们有的来自神话传说,有的来自文学作品,如果没有这些文化素养的基础,是无法理解这些精彩比喻的内涵的。   3.背景语境   背景语境指背景知识、社会常识、专业知识等构成的语境,它不像文化语境那样一定与民族性相关,但它构成了理解语言的一种重要语境。比喻是用一种概念表达另一种概念,这两种概念之间是相互关联的,或者说语言使用者在这两种概念之间建立起了一种关联。对于语言接受者来说他要寻找这种关联,要通过喻体来理解本体,在很多情况下,对于整个比喻的把握依赖于喻体部分涉及到的背景知识或社会常识。   例7:“教养必须要有酵母,在潜移默化和条件反射之共同会考下,假以足够时日,都能自然而然地散发出香气。教养是衡量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一张X片子。”(《教养的证据》)作者认为教养的形成如同做成香喷喷的面包,要有“酵母”发酵过程,适当的“烘烤”过程等才能发出诱人的香气,揭示了教养是通过教育而养成的优秀品质和习惯这一道理;同时教养是一张X片,通过它看到的不是皮肤而是骨骼,因此教养不是外表,靠化妆可繁花似锦,它是内在素质的表现。   例8:“真诚是爱的风向标,当一对相爱的人,不再坦诚相向直抒胸臆,爱的台风就亮起来了。”(《爱最怕什么》)风向标是用来观察风向、预测天气的,在这里用来形容“爱”,形容“真诚”,如果相爱的人“不再坦诚相向直抒胸臆”,那么“真诚”这一“风向标”就发挥它的作用,“台风”即将来临。   4.主观语境   在很多情况下,一些比喻的确切意义与语言使用者的意图直接相关,这种主观意图就属于主观语境。对语言接受者来说,比喻的准确理解必须符合语言使用者的主观意图。当然,主观语境不仅仅包括语言使用者的主观意图,还包括使用者的信仰、感情状况、当时的心境等。信仰、主观目的、甚至当时的情感状况不同,同一个事物在语言使用者的心目中会有不同的意义。例如同是海洋,可以是“咆哮的大海”、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