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版规划与一座城市“本色”.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四版规划与一座城市“本色”

四版规划与一座城市“本色”   惟一由中共中央批准的地级城市规划,被收录到联合国规划教科书之中,规划理念和技术标准历经五十春秋仍不落后,在今天的规划版本中第一版本的主体框架依然清晰可见……      近期,本刊记者专访包头市规划局副局长、高级规划师黄建华,以期通过梳理包头城市规划的生成、发展、传承和弘扬,解密经典版本背后的传奇故事,探究城市鲜活个性的构塑历程。      “政治级别”最高的规划图      1954年4月,一个由中国和前苏联专家组成的工作组抵达包头。在他们当中中方专家分别来自国家计委城市规划局、建筑工程部城市设计局、燃料工业部设计总局、铁道部设计总局和水利部设计院,苏方专家也是其国内非常有名气的专业人士。这个阵容“豪华”的工作组此行的任务,是尽快拟定出在昆都仑河东岸建设60万人口规模的包头市新城市规划草案。   “在建设新城之前,包头的生态环境实际已经很脆弱了,而且处于北纬四十度以上的干旱区,可以说这儿并不是一个天生丽质的地方”,黄建华声音敦厚稳缓,他介绍说,当时包头老城东河显然无法承担更多的发展功能:城区仅有4.3平方公里,人口不足8万人,市政设施简陋落后。   就在工作组全面开展规划工作的同时,包头工业基地的建设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1953年国家“一五”计划开始实施,作为其核心的156个前苏联援建项目的布局也随之展开,仅在包头一地就有五四钢铁厂(即包钢)、六一七厂(即一机厂,当时主要生产作战坦克)和四四七厂(即二机厂,当时主要生产火炮)以及包头第一、二热电厂等五个项目落户。   “可以说这五个项目的建设是促成包头新城诞生的直接因素”,黄建华说,“包头的自然地貌主要由一山(大青山)、一河(黄河)、以及山河之间的一川构成,实际上是个‘弹丸之地’,总的面积不过1200多平方公里,怎么科学利用也是个大课题”。   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新市区最终选定距离旧城区14公里外,昆都仑河以东,北靠大青山,南临黄河的山前台地平原上,而老城东河并没有被纳入此次规划体系。包钢和一电厂定址在???都仑河以西宋家壕,六一七厂、四四七厂及二电厂定址在大青山前,以西北――东南方向按山势布局。五大工厂厂址的确定在绝对意义上成为新区规划的基本坐标:作为城市横轴线的钢铁大街与另外两条东西干道团结大街、友谊大街平行,共同正对包钢的三座大门;呼得木林大街朝东北方向通向二电厂,与其平行的另外两侧干道民主路、富强路则与六一七和四四七厂大门相对;在钢铁大街和呼得木林大街的交汇点,建设路向东南延伸并与东河老城区相连接。   “由于当时这些钢铁工业和军工业在经济大局和国家安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一切规划都在保密中进行”。《包头市志》对此记载道:1955年6月,中共中央副主席朱德同志来包视察,对城市规划作出了重要指示;同年8月,国家计委副主任孔祥桢和国家城建总局局长万里率工作组到包头进行考察指导。   1955年9月,一份饱含规划者智慧和汗水的《请审核包头城市规划的请示》出现在中央领导人的办公桌上。报告的主要内容涉及:包头新城建设在昆都仑河以东,城市远期人口发展规模暂定为60万人,近期内包钢住宅区和第二机械工业部工厂住宅区分开两处建设,暂不连成片等等。在经过两个月的漫长等待后,载入共和国规划史册的重要时刻终于到来:11月19日,中共中央对包头市城市规划方案作出正式批示。   谈到此处,黄建华的声音不由高亮起来,他颇为自豪地说:“到今天为止包头仍然是惟一由中共中央直接批复的地级城市规划,可以说1955版的规划是个‘政治级别’最高的规划!”      中苏规划专家合作的结晶      在欧洲城市建设规划历程中,中心放射状的、几何形状的巴洛克风格曾经深远地影响了包括前苏联在内的许多国家。直到今天,人们在包头1955版规划中依然可以清晰地看到“方格+放射”的设计痕迹,因此一直以来就存在着“是苏联人规划包头新城”的观点。对此,黄建华明确予以更正:“当时前苏联专家具体参与了包头规划,例如巴拉金和穆辛等,这是个不争的事实。但规划组成员是由中苏两国专家共同组成,因此规划是个共同努力的结晶”。他进而指出,包头新城规划中的确套用了前苏联城市规划的数据和指标,如城市道路设置、绿化系统、居住面积、人口计算方法等,所以或多或少带有前苏联城市设计的印迹,但具体的制作和设计都是中国人自己独立完成的。   从城市工业用地布局看。宋家壕包钢工业区、东北部工业区以及包头站铁路机车修理、货车修理厂均保留了充足的预留地,确保后来工业发展的需求;从城市人居环境和功能区分布看。城市居住用地按人均76平方米作规划,主要工人福利区分布在包钢和东北工业区附近,火车站和工人文化宫分别建在市区外围。分散却又紧密相联的城市布局为后来的城区发展提供了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