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国经济史课件)第七讲战时经济和 与经济现代化的挫折.ppt

(中国经济史课件)第七讲战时经济和 与经济现代化的挫折.ppt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经济史课件)第七讲战时经济和 与经济现代化的挫折.ppt

* * 第七讲 战时经济与经济现代化的挫折(1937~1949) 第一节 中外关系与中国经济政策的调整 一、抗战时期的国家环境与经济政策 (一)国际环境与不平等条约的废除 1939年1月14日,英国政府首先提出在远东战事结束后的适当时期,将与中国商讨取消领事裁判权和其他特权的问题。 1943年1月11日,中英、中美新约同时分别在重庆和华盛顿签字,5月20日,同时生效。至此,100多年来,帝国主义列强强加于中国人民头上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被基本废除。 (二)国民政府经济机构的调整 1、四行联合办事处 1937年8月成立,1939年9月改组为统一的中央集权机构,负担起筹划与推行战时金融经济政策的任务,成为“中央银行之上的中央银行” 2、经济部 1938年1月成立,成为主管全国经济行政事物的中央机关。所辖企事业单位,1938年为53个,1945年为125个。 3、贸易委员会 1938年1月成立,是对外贸易的统制机构。统制重点:桐油、猪鬃和茶叶。 4、交通部 统辖全国国有铁路、公路、电信、邮政、航政的规划、建设和经营等,并负责监督公有及民营交通事业。 使系统纷杂、重叠分散的经济行政机构和政出多门的状况改变,加强了战时经济事权的统一性与集中性。 (三)战时经济政策与经济转型 1938年3月《抗战建国纲领》、《非常时期经济方案》 保证抗战物资需要的工农业政策和物资统制政策 保证军事需要为目标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田赋征实 反封锁的交通开拓政策 8月19日国民政府以总统命令发布《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规定自即日起以金圆券为本位币,发行总限额为二十亿元,限11月20日前以法币三百万元折合金圆券一元、东北流通券三十万元折合金圆券一元的比率,收兑已发行之法币及东北流通券;限期收兑人民所有黄金、白银、银币及外国币券;限期登记管理本国人民存放国外之外汇资产。 按以上要旨,同时公布《金圆券发行办法》、《人民所有金银外币处理办法》、《中华民国人民存放国外外汇资产登记管理办法》、《整顿财政及加强管制经济办法》等条例。发行金圆券的宗旨在于限制物价上涨,规定“全国各地各种物品及劳务价,应按照1948年8月19日各该地各种物品货价依兑换率折合金圆券出售”。这一政策,使得商品流通瘫痪,一切交易转入黑市,整个社会陷入混乱。 10月1日,国民政府被迫宣布放弃限价政策,准许人民持有金银外币,并提高与金圆券的兑换率。限价政策一取消,物价再度猛涨,金圆券急剧贬值。10月11日,国民政府又公布《修改金圆券发行办法》,取消发行总额的限制。至1949年6月,金圆券发行总额竟达一百三十余万亿元,超过原定发行总限额的六万五千倍。票面额也越来越大,从初发行时的最高面额一百元,最后竟出现五十万元、一百万元一张的巨额大票。金圆券流通不到一年,形同废纸,国民政府财政金融陷于全面崩溃。人民拒用金圆券。 银圆劵 1949年7月2日,广州国民政府发布《改革币制令》,同时公布《银元及银元兑换券发行办法》,发行 银圆劵,银圆 劵1元收兑金圆 券5亿元。银圆 劵遭拒用,一出 笼就宣告破产。 第二节 战区遭破坏与向后方转移 一、工厂内迁:现代化生产力布局的调整 1937年8月至1940年6月,内迁私营厂矿448家,其中,机械工业占33.4%,纺织工业占21.7%,化学工业占19.5%,电器制造业占6.5%,食品工业占4.9%,矿业占1.8%,钢铁工业占0.2%,其他工业占12%。 迁往地分布为:四川占56.7%,湖南占27.0%,陕西占6.1%,广西占5.1%,其他地区占5.1%。 二、工业结构的特点: 1、现代工业与手工业同时发展 2、国营与私营同时发展 国营工业产值在整个工业产值中的比重,1938年为21%,1944年为54%。 3、轻工业与重工业同时发展 4、地区分布上,后方各省皆有发展 三、工厂外迁:抗战时期西部大开发宝贵的经验教训 第三节 农业:总体下降与局部上升 一、增加农产品产量的措施 鼓励和组织开垦荒地以扩大耕地面积 培养推广优良作物品种 发放农业贷款,成立合作机构 成立水利委员会,兴修水利,扩大农田灌溉 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 粮食与棉花等经济作物增产、经济作物在农作物中所占比重加大;农村手工业的重建与改良;农产品数量增加,农副产品商品率提高。 三、战争对农业生产力的破坏 四、美国农产品的倾销 第四节 交通运输业与电信业:投资最多 一、两大公路网的修筑 二、空运新航线的开辟 三、水运艰难前进 四、铁路线延长 五、电信业务量空前 六、资本结构的优化 到1948年,交通运输业中,中国资本已占96.1%,外国资本仅占3.9%。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oungyu03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