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乐府诗换韵与乐曲关系
乐府诗换韵与乐曲关系
摘要:汉魏六朝的乐府诗多以四句为“一解”,与一支乐曲相配。唐代的一部分乐府诗仍用旧题,但篇幅往往加长,显然不能与一支乐曲相配。据《乐府诗集》所载,仔细考察此类长篇乐府诗,大多四句换一韵,故可推测换韵与乐曲相关。也就是说,以一支乐曲的反复演奏而将歌词唱完,这一情形与“联章”体制相似。
中图分类号:1207.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283(2012)02-0025-06
作者简介:朱刚,男,浙江绍兴人,文学博士,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一、问题的提出
汉语诗歌的换韵现象,在《诗经》中就出现了。后人研治《诗经》时,将其文本分“章句”,换韵大抵与换“章”一致,甚至有数“章”词句类似,只更换韵字的情形,如开篇的《关雎》《葛覃》《卷耳》《樱木》等,都包含这样的换韵方式。由于《诗经》的“章”基本上可以看作一个乐曲单元(如后世乐府诗所谓一“解”),那么不妨认为换韵起初就与乐曲相关。不过,《诗经》的乐曲问题甚难探讨,故下文从汉乐府开始考察。
据说,汉乐府的许多文本混杂了无意义的声词,这对于考察其换韵情况造成了不小的障碍,但还是有一些文本呈现了很清晰的换韵形态,如《乐府诗集》卷28所载《平陵东》的古辞:
平陵东,松柏桐,不知何人劫义公。劫义
公,在高堂下,交钱百万两走马。两走马,亦诚
难,顾见追吏心中恻。心中恻,血出漉,归告我
家卖黄犊。从用韵情况来看,“亦诚难”的“难”字恐怕有些问题,但我们可以无疑地确定这首诗换了三次韵,而且值得注意的是,换韵的时候伴随了顶真修辞格。关于这种修辞格,王运熙先生曾有一篇精彩的短文,日《谢惠连体和(西洲曲)》。他认为顶真格的运用是谢惠连体的特色,而诗篇中比较完整地出现顶真格,就以汉乐府《平陵东》等为最早。现在检查他文中举出的其他例子,如萧纲《戏作谢惠连体十三韵》、江淹《谢法曹赠别》以及南朝乐府中的《西洲曲》之类,都可以发现,其使用顶真修辞格也基本上与换韵相伴随,而曹植的《赠白马王彪》七章,则在分章之处使用了5次顶真格,有趣的是,惟一没???使用顶真格的第一、二章之间,并不换韵,而使用了顶真格的换章处皆换韵。那么,换韵与顶真格捆绑在一起,说明了什么呢?
让我们进一步考察《平陵东》的结构,很显然,以换韵、顶真为起结,它可以被均匀地区分成四段。这样的情况,猜想当与乐曲结构相应。《乐府诗集》卷28录此古辞,注云:“右一曲,魏晋乐所奏。”后面又录曹植之作:
阊阂开,天衢通,被我羽衣乘飞龙。乘飞
龙,与仙期,东上蓬莱采灵芝。灵芝采之可服
食,年若王父无终极。
此首也在换韵处同时使用顶真格,而可均匀地区分为三段。既然是“魏晋乐所奏”,则曹植作词时曲调犹传,必能曲、词相合,但为什么他的歌词比古辞少了一段呢?看来只能这样解释:不是整首歌词,而是以换韵与顶真格的结合所标志的一段,与曲调相应,所以既可以是四段,也可以是三段,每一段的曲调是大抵相同的。
上述现象也见于唐代的乐府诗,如《乐府诗集》卷17所载唐人卢同(仝)的《有所思》一首云:
当时我醉美人家,美人颜色娇如花。今日
关人弃我去,青楼珠箔天之涯。
天涯涓涓嫦娥月,三五二八盈又缺。翠眉
蝉鬓生别离,一望不见心断绝。
心断绝,几千里。梦中醉卧巫山云,觉来泪
滴湘江水。
湘江两岸花木深,美人不见愁人心。含愁
更奏绿绮琴,调高弦绝无知音。
关人兮美人,不知为暮雨兮为朝云。相思
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此诗4句一韵,换韵之处也伴随了严格或不严格的顶真修辞格,上面的引文据其用韵而换行,分作了5个部分,其实是一首诗。换韵意味着断裂,顶真格的使用又意在绾连,结合起来表示了断而又连的关系,惟最后一部分忽以楚辞体领起,与以上部分明显有别,又未用顶真格,但“美人”一语仍是前面反复出现过的。《有所思》是汉乐府的旧曲,在唐代属于“古题乐府”,现在我们暂且搁置唐代的“古题乐府”是否合乐可歌的问题(此事留待后文再论),仍从诗歌与乐曲的关系来解释该诗的这种结构特点。查《乐府诗集》卷17所录《有所思》一题的历代诗作,最短的是六朝谢胱与吴均的作品,皆是五言4句,那么我们不妨肯定此曲可以4句为一解。这样,虽有五言与七言之别,但据换韵与顶真之法区分开来的卢同诗的每一部分(4句),就宜视为乐曲之一解的歌词。由此,我们就难以避免一种推想(除非我们断定此诗与乐曲完全无关):用《有所思》一曲反复5次,才能将此诗唱完。
对现存的乐府诗用韵情况与顶真格使用情况的调查,可以证明卢同此诗中呈现的结构特点至少不是偶然的。虽然并不一律如此,也并不一定呈现得那样完美,但确实出现在许多乐府诗中,值得我们加以关注。如依上述推想,用一支曲
文档评论(0)